《帝国的残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残影-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叵怠U庵止ぷ骰疽彩嵌岳犟脊ぷ鞯闹馗础K墓毕祝俏檬榫淖戳怂饕
  该书目前有一套在欧洲出售,要价15;000美元。
  

第二章 耶稣会挺进中国(1)
耶稣会压境
  西方汉学的发端,最早应追溯到明朝赴华传教士的著述。
  1575年,罗马天主教会便在中国澳门设了主教。在此前后,天主教各修会,包括耶稣会、多明我会、方济各会、遣使会、奥斯定会、外方传道会等,纷纷在澳门设立会所,伺机向中国内地派遣传教士。对西方的传教努力,明王朝设置了诸多障碍,但传教士们仍各显神通,努力潜入中国内地,并著书立说,记载所见所闻。
  这时期的主要涉华著述,计有葡萄牙商人加莱奥特·伯来拉的《中国报道》(Galeote Pereira;Certain Reports of China)、葡萄牙传教士加斯帕尔·达·克路士的《中国志》(Gaspar da Cruz; Tractado emque se cōtam muito pol estéco as cous da China)、西班牙奥斯定会修道士马丁·德·拉达的名著《中国札记》(Martin de Rada; Las Cosasque los Padres Fr。 Martin de Rada; Provincial de la Orden des。 A gustin en las Islas Filipinas; su panero Fr。 Jeronimo Marin y otros Soldudos que fueron con ellos vieron y entendieronen aquel Reino)、西班牙奥斯定会修道士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的集大成之作《中华大帝国史》(Juan Gonzales de Mendoza;Historia de las Cosa*ás Notables, Ritos y Costambres del Gran Reyno de la China,Sabidas asi por los Libros de los Mi*os Chinas, o por Rela…ciones de los Religiosos, y otros Personas que Han Estado en el Dicho Reyno),等等。
  上述涉华著作大多影响深广,其中尤以《中国札记》及《中华大帝国史》为最。但从珍籍收藏角度而言,以上著作的原首版本已是凤毛麟角,即便存世,也大多藏身于博物馆和图书馆里,一般人染手不易。
  早期涉华著作囿于作者的体验,于权威性方面有所欠缺。著作者中,有些从未到过中国,如门多萨;有些虽然来了,但蜻蜓点水,不能深入中国人生活,其所见所闻难免浮光掠影,以偏概全。这种情况,在耶稣会士大举进入中国后,终有了实质改观。他们中的利玛窦、金尼阁、曾德昭等人,都在华滞留数十年之久。他们的著作呕心沥血,为一生经验与探索的结晶,被欧洲人视为最权威的第一手资料,无一不是传世经典。
  一.利玛窦和金尼阁的《利玛窦中国札记》
  在中西交流史上,利玛窦(Matheo Ricci)可算是首屈一指的人物,重要性远远超过带有传说色彩的马可·波罗。他于1552年10月16日生于意大利,1571年在罗马加入耶稣会,1582年抵达中国的澳门。从此,他便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足迹从澳门到肇庆到韶州、南昌、南京,最后到达北京。他在1610年5月11日死于北京,葬在北京阜成门外二里沟。
  利玛窦在中国前后近三十年,遍交达官显贵,信徒也不少。徐光启、李之藻等人都是他的密友。他本着传播上帝与基督教的宗旨,从零开始,学习掌握中国语文,著述等身。利玛窦的努力,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刊行的代表作有《天学实义》、《几何原本》等;二是将中华文化介绍到西方,比如翻译出版了拉丁文的《四书》(tetrabiblion sinense de moribus)。他对儒家经典,更刻苦研究,又将中国历史文化介绍到欧洲,呕心沥血,终力竭而死。他的传教活动,遭遇强大阻滞,最后可说是以失败告终。他的知识结构及智力,决定他本质上是一个科学家,尤其是数学家和机械工程师,因此才花大量精力,在华推行西方科技,可惜面对蒙昧已久的中国人,收效甚微,难获中国社会广泛接受。但他对中国的系统性介绍,却在西方收到奇效,可说开了西方汉学的先河。

第二章 耶稣会挺进中国(2)
他到中国后,便再未离开。晚年时,他感到时日无多,于是着手撰写在中国的传教经历。死前,这份记录已告完成,仅留一些空白,待后来补充。这便是著名历史文献《利玛窦札记》的由来。手稿是以意大利文写成的。据利玛窦的继任者金尼阁说,利玛窦的原意,是将手稿呈耶稣会会长审阅,然后供会众阅读,以向欧洲人介绍中国情况,传达耶稣会在中国传教之事迹。
  手稿的整理者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1577…1628)是弗兰芒人(Flemish,今比利时组成部分),耶稣会传教士,1610年抵澳门,次年到过南京、杭州和北京。在那一批来华传教士中,他的中文程度,公认最高,比利玛窦有过之无不及,大量以中文著述,其主要中文学术著作,是《西儒耳目资》三卷,于1626年(天启六年)在杭州刻印。
  利玛窦去世后,金尼阁将其手稿带到澳门,1614年,又将手稿带回罗马。他趁着路途漫漫,着手将利玛窦的手稿从意大利文译成拉丁文,并增添了自己的观察,又收入了龙华民神父(Father Nicolas Longobardo)、王丰肃神父(Father Alfonso Vagnone)及郭居静神父(Father Lazzaro )对中国的描述。此外,他还在书中收入了熊三拔神父(Father P。 Sabatino de Ursis)1610、1611两年拉丁文信件的摘录。因此,金尼阁整理的《利玛窦中国札记》,已超出利玛窦个人札记的范围,可说是那个时代的耶稣会传教士记叙中国的集成。该书的拉丁文书名原意,是“耶稣会士利玛窦神父的基督教远征中国史”。《利玛窦中国札记》乃是该书中译本的名字。
  金尼阁整理的拉丁文本于1615年在德国奥格斯堡出版,欧洲立时震动,因为它对中国的描述,来自于利玛窦三十年的个人体验,翔实及真切程度,远超之前的所有出版物,为西方研究中国之第一部扎实著作。
  金尼阁将利玛窦札记整理出版后,便将其意大利文的手稿秘藏起来。从此,利玛窦的原件便从公众视线消失了三百年,以致后人以为原稿已佚失。1909年,原稿终于重见天日,在耶稣会罗马档案馆里被发现,成了轰动一时的大事。
  《利玛窦中国札记》已由何高济等译成中文,中华书局出版。对内容有兴趣者,可参阅该书。中文版尚不具收藏价值。
  法文第一版
  (Histoire de l'expedition Chrestienne au royaume de la Chine; entreprinse par les PP。 de la pagnie de Iesus; prinse en cinq livres; esquels est traictéfort exactement et fidelement des moeurs; loix; & coustumes du pays; & des mencemens tres…difficiles de l'église naissante en ce royaume。 Tirée des mentaires du Matthieu Riccius; et nouvellement traduicte en franois par D。 F。 de Riquebourg…Trigault。 Publisher: Lyons; for Horace Cardon;1616。)
  《利玛窦中国札记》的拉丁文版于1615年出版后,次年,即1616,里昂便出版了第一个法文版。法文版的译者,正是金尼阁的侄子瑞克贝·金尼阁(Riquebourg…Trigault)。小金尼阁是纪尧姆(Philippe Guillaume)的医生,而纪尧姆则是今荷兰王室祖先、奥伦治王子(Prince of Orange)威廉一世的同修。法文第一版(即里昂版)的出版,便是献给纪尧姆的。

第二章 耶稣会挺进中国(3)
《利玛窦中国札记》的法文版一出,顿时里昂纸贵,影响遍及整个欧洲。法文版本身是一版再版,又被翻译成绝大多数欧洲文字,遍地开花。目前,各语种的头版都是珍品,其中又以法文版的头版最为珍贵。
  《利玛窦中国札记》法文版头版已极罕见,本书展示的,为目前欧洲在售的一部,要价25,000欧元。
  意大利文第一版
  (RICCI; Matteo; and Nicolas TRIGAULT。 Entrata nella China de padri della pagnia del Gesu。 Tolta da i mentarii del P。 Matteo Ricci di detta pagnia。 Dove si contengono i costumi; le leggi; & ordini di quel regno; e i principii difficilissimi della nascente chiesa; descritti con ogni accuratezza; e con molta fede。 Opera del P。 Nicolao Trigauci padre di detta pagnia; & in molti luoghi da lui accresciuta; e revista。 Volgarizata dal signor Antonio Sozzini da Sarzana。 Naples; Lazzaro Scoriggio; 1622。)
  《利玛窦中国札记》的意大利文版于1622年首次发行。目前,美国的国会图书馆、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及芝加哥图书馆各藏有一本。意大利文第一版也是异常珍稀,流通领域罕见。图中所示的这部书,要价4,500欧元。
  二.曾德昭的《大中国志》
  曾德昭生平
  对曾德昭生平的考证,笔者以为计翔翔的工作最为深入和完备。他的《十七世纪中期汉学著作研究——以曾德昭和文安思为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5月),是研究曾德昭及《大中国志》的力作,也是笔者的主要参考资料。谈曾德昭而不引用计氏的成果,是完全不可能的。
  曾德昭(Alvaro Semedo; 1586…1658)是葡萄牙人,耶稣会士,基本上与金尼阁同期。他的在华经历也是大起大落,波折极多。他于1602年加入耶稣会,1608年到达印度果阿,在那里完成了学业。
  随后,他便申请赴中国传教,于1613年首次到达中国澳门,次年由广东而江西,然后抵南京。初入华时,他起的中文名为“谢务禄”,与意大利传教士高一志(Alfonso Vagnone; 1568…1640,后改名王丰肃)一起传教并研习汉语。
  1616年,南京礼部侍郎沈漼发起仇教运动,他和高一志一起入狱。当时他重病了九个月,两次濒死,身体极度虚弱,才免于杖刑。1617年的4月30日,两人被明朝政府驱逐到澳门。
  他在澳门滞留了两年多,并未返回欧洲。1620年,他卷土重来,复入内地。这一次,他改名换姓,取名“曾德昭”,字“继元”,从此以这新的中文名字载入史册。再次入华后,他先返江西,继而到达浙江,留居浙江数年,其中以居留杭州的时间为多。其间,他与杨廷均等人交往,并获后者的帮助,开辟了新教区。
  1628~1630年,他到达陕西西安府,实地考察了新出土的景教碑。1630年后,他再回江西南昌。
  这一次,他一直呆到1637年,才以耶稣会副省司库的身份,离华前往罗马。曾德昭从广东离境时,声望极隆,获当地士绅联名表彰。他于回程中停留印度果阿,1640年抵达葡萄牙的里斯本,1642年到达罗马。
  1644年4月,曾德昭再度被派往中国,于1645~1650年任耶稣会中国副省会长,主要居住在澳门、广州等地。1650年12月,清兵攻破广州,曾德昭避居教堂。他本来有充足时间逃亡,但为了给一个改宗的*教徒授洗,便滞留下来。随后,他又为所有的避难教徒举行赦礼。等一切仪式完毕,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