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的非常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聂荣臻的非常之路- 第1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节争取战略主动权(4)
正太路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晋察冀军区的作战行动,已由战略被动态势争取到了战略主动权。
  从此,晋察冀野战军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有利的战场,主动向敌人进攻,而且频频获胜。
  

第二节甘当配角(1)
聂荣臻有坚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小局服从大局的全局观念。
  因此,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甘当配角,采取各种行动,支援东北军区的斗争,因为东北是中共中央确定要首先夺取的战略基地。
  1945年8月,在苏联红军对日宣战时,他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从冀热辽军区抽调战斗力强的8个多团共13万兵力,还有二千多名地方干部,由司令员李运昌率领出关,同东北抗日联军一起,配合苏军作战,迅速占领了东北广大地区。
  在兄弟军区部队到来之前,他们就协同苏军占领了辽宁、热河全省及吉林、黑龙江省的西部地区。
  在当地广泛建立人民政权,部队迅猛发展到十多万人。
  后来李运昌返回冀热辽时,遵照聂荣臻的指示,只带回五万人,把五万多人交给了东北军区。
  1945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和部署的决定》,明确我军战略方针的重点是,先夺取东北,作为巩固的根据地和可靠的后方基地。
  为贯彻这一方针,各战略区抽调部队向东北挺进。
  晋察冀毗邻东北,聂荣臻更认为责无旁贷,调兵遣将,支援东北。
  他先后抽调可以组成25个团的军队干部赶赴东北,为东北军区部队的大发展解了燃眉之急。
  1945年9月进行绥远战役时,晋察冀有9个野战纵队,他只带3个纵队西进,把6个纵队留在热河地区,以保住我军华北与东北战略区的通道,同时钳制大量国民党军不使其出关,配合东北军区的斗争。
  1946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在国民党军重兵压迫下,退到南满、北满地区,沈阳、四平、长春、吉林等大城市和大片地区被敌人占领。
  因此,他们在财源、兵源上都面临很大困难。
  聂荣臻主动向中央建议,把晋察冀军区下属的冀热察、冀热辽军区划归了东北军区,缓解了东北军区财源、兵源方面的困境。
  1947年夏,为支援东北我军发动的夏季攻势,聂荣臻命冀东军区组成了詹才芳纵队,开赴东北参战。
  接着,他又向中央建议,把整个冀东划归东北军区,使东北军区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大为增强。
  在作战行动方面,聂荣臻也组织了一系列战役、战斗,以支援东北军区的斗争。
  正太路战役刚结束,聂荣臻于5月8日接到毛泽东草拟的中央军委来电:“东北我军由北满出动主力8个师入南满,向敌举行反攻……你们必须钳制关内敌人,不使东调,使东北取得胜利。”
  接到电报时,聂荣臻正在平山上碑镇向刚到晋察冀的刘少奇、朱德汇报工作。
  聂荣臻等在与刘少奇、朱德商量后,确定打津浦线,组织青(县)沧(县)战役。
  18日向中央军委写了报告,获得批准。
  为指挥好这次战役,聂荣臻陪同朱德亲临冀中前线。
  青沧战役于6月12日打响,4天内歼敌13万人,解放了青县、沧县、永清3座县城,控制津浦线八十多公里。
  引起天津、北平敌人一片惊恐,不敢妄动,达到了钳制平津之敌不使出关的战役目的。
  紧接着于6月25日,晋察冀野战军又打响了保北战役,12天内歼敌八千二百多人,一度攻克徐水、固城,进一步震慑了平津国民党军。
  就连拉开晋察冀我军战略反攻帷幕的清风店战役,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从支援东北军区作战行动引起的。
  1947年9月,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秋季攻势。
  为支援东北战场,也为了寻机歼敌,聂荣臻命所部从9月初起,发动大清河北战役,我军攻势凌厉,到9月12日,10天内歼敌五千多人,使平津敌人不敢贸然出关。
  9月24日,毛泽东在给聂荣臻等的电报中说:“此次大清河(北)战役,歼敌一部。
  虽未获大胜,战斗精神极好……一切按自己条件独立部署作战或休整,不要顾虑东北或与别区配合问题。”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节甘当配角(2)
这一段话,也佐证了聂荣臻发动大清河(北)战役是为了配合东北军区作战的本意。
  10月8日,正当东北军区秋季攻势战事正酣,国民党军处于危急时刻,蒋介石命华北抽调6个师出关增援。
  恰在此时,聂荣臻又命野战军猛攻保定北的徐水、固城、容城等地,迫使敌人有3个师未能出关。
  无疑,这对东北军区也是有利的。
  这次保北攻势,由于国民党军采取5个师猬集一团的战法,使我军难以有大量歼敌的机会。
  对此,造成了敌人错觉,以为我军主力被拖在保北,不能脱身,于是蒋介石下令,第三军主力由石家庄北上,企图在保定附近夹击我军而歼灭之。
  聂荣臻得知第三军主力北上的情况,立即通报给野战军前线领导人杨得志、杨成武、耿飚,随后电令他们迅速率部南下歼灭第三军,电文说:“南下打敌如时间仓促,可先派一个团急进至望都以南阻击,主力亦须急进,勿失良机。”
  由于我野战军一部神速南进,靠两条腿一昼夜强行军120公里,以后又英勇奋战,也由于留保北的野战军另一部坚决阻击,在地方军和人民群众的紧密配合下,经3天多激战,全歼第三军主力13万人,俘第三军军长罗历戎等多名国民党军高级将领。
  清风店歼灭战之后,聂荣臻立即向中央军委建议,乘胜攻取石家庄,获得批准。
  石家庄战役打了6天,11月12日攻克石家庄,全歼守敌24万人,首创解放战争中攻克坚固设防大城市的范例。
  1947年12月27日,为了配合东北军区的冬季攻势,也为了打击新任“华北剿匪总司令”的傅作义的嚣张气焰,聂荣臻命晋察冀野战军发动了破击保定以北的平汉路北段战役。
  同时,以部分兵力破击平绥路、津浦路,使敌分散兵力。
  战役开始,第三纵队急攻涞水,在保定的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军中将军长鲁英率领近两个师星夜北援涞水,被我军包围于庄疃。
  三纵队在兄弟部队配合下,经激战,歼敌八千多人,鲁英被迫自杀身亡,该军少将参谋长田世举,少将师长李鼎铭等多名高级军官被击毙。
  整个平汉路北段战役,近1个月作战,共歼敌14万人,达到了预期的战役目的。
  1948年1月,中央军委命晋察冀野战军大举破击平绥路。
  2月22日,聂荣臻向中央军委报告,拟发动察南、绥东战役,战役部署是:以第二、三、四纵队向察南,第一、六纵队(石家庄战役后经中央军委批准,晋察冀军区新组建第一、六、七纵队)向绥东,打敌兵力薄弱的地区。
  为了协同东北军区的作战行动,建议战役于3月中旬开始。
  23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
  察南、绥东战役3月20日开始,4月9日结束,共歼敌18万人,解放了13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控制平绥路四百余公里,使张家口、大同处于我军的威胁之下。
  此役还使傅作义部主力来回奔命,增加了后顾之忧,无法抽调兵力出关,有力地支援了东北军区的作战行动。
  5月9日,晋察冀军区和晋冀鲁豫军区奉命合并成华北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治委员。
  下辖:第一军团,徐向前以军区副司令兼任司令员、政治委员;第二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罗瑞卿;7月下旬成立第三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李井泉。
  当时,3个兵团下辖11个纵队总兵力共46万人。
  此时华北战场的形势与全国各大解放区战场形势一样,每战皆捷。
  3个兵团如能集中使用,是可以打大仗的。
  但在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的全局棋盘上,毛泽东把战略决战的突破口选在了东北,华北处于战略配合位置,主要任务是控制关内华北地区敌军,不使出关。
  聂荣臻仍自觉服从这个大局,甘当配角。
  为配合东北军区作战,聂荣臻于五六月间命第二兵团挺进热西、冀东;命杨成武指挥4个纵队进攻保北地区敌人。
  

第二节甘当配角(3)
两个多月中,两处作战共歼敌28万人,再次有力地支援了东北我军的作战行动。
  1948年7月20日、23日,林彪、罗荣桓致电中央军委,要求华北军区派部队攻打大同,分散傅作义部主力,以便东北野战军南下作战。
  7月13日,毛泽东为此致电聂荣臻等,提出了华北军区部队配合东北野战军作战的3点指示。
  不久,又要聂荣臻、杨成武到党中央所在地西柏坡面谈。
  8月3日,聂荣臻、杨成武到了西柏坡。
  毛泽东对他们说:华北军区以第一纵队全部,第二、第六纵队的各两个旅,共7个旅,组成西进兵团(即第三兵团),准备西出绥远作战,由杨成武统一指挥。
  另外,晋绥军区的第八纵队,在绥远地区的一些地方部队,也归杨成武指挥。
  绥远是傅作义的必救之地,我军西出绥远,就可以把傅作义拖住在平绥线上,调动他们向归绥转移。
  这样,就可以使华北敌人不出关、少出关。
  毛泽东又说,华北第二兵团要以一部出击冀东,在北平至承德线作战,配合东北野战军;以一部在北平到张家口一线,配合第三兵团作战。
  第一兵团仍在山西作战,对付阎锡山。
  聂荣臻对毛泽东的这些战略指示,大为折服。
  三兵团西出绥远和二兵团在平绥线、北宁线的作战行动,后来被称为察绥战役。
  8月9日,聂荣臻到第三兵团向团以上干部作进军绥远的动员报告时说:“华北(战局)的发展趋势,除太原外,目前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北线,我们要在那里想办法。
  消灭北线之敌是东北与华北的共同任务。
  二兵团打到冀东去就是为了配合东北……二兵团到冀东一打,傅作义立刻把兵调过去,我们在保北一打,他又马上把兵调回来,狼狈不堪。
  有人称傅作义为‘调兵司令’。
  现在傅作义部老巢空虚,根据军委指示,三兵团要排除一切困难。
  坚决抄掉他的老巢,给他以很大威胁。
  解放绥远,使华北与东北连成一片,对解放全国有战略意义。”
  9月5日起,第三兵团由易县出发,绕过大同西进,至9月25日,一路上解放了丰镇、集宁、凉城等地,主力直逼归绥城下。
  引起傅作义恐慌,急令第三十五军等主力10个师西援归绥。
  乘平绥线敌兵力空虚,第二兵团直逼张家口。
  傅作义怕张家口有失,又急令第三十五军等部回援张家口。
  就这样,傅部主力被我军拖来拖去被动至极。
  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
  为稳住傅作义,不使其决策逃跑,11月15日,毛泽东命第三兵团撤围归绥,察绥战役结束。
  此役共歼敌21万人,不仅有力地支援了东北野战军取得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而且还解放了包头等许多城市,完全实现了毛泽东的预期目的。
  辽沈战役结束后,11月中旬,毛泽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