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解读(简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德经解读(简本)- 第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太上:脱离了动物界的始族人自由的采集,将最好的食物献给母亲。太上,又叫做原始社会,始族时代,考古的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在这个时期,春秋战国时的名字是三皇五帝。

  亲而誉之:在商代以前的巫祠时代,社会的关系(结构)与商代不同,与周,春秋时更不同。那是人工生产的早期,生产氏族的规模很小,氏族的联合以巫祠为纽带,为中心。氏族间的斗争也不激烈。这是从巫祠时代向大商时代的过渡时期。巫祠深得氏族的信仰,氏族的首领也是推选产生,而且是巫祠的虔诚的信徒。大约到了大商早期,氏族首领的基础仍然是威信而不是权势。

  这一章实际上是巫祠攻击商贵族的话。在商代存在两种势力,就是商贵族和巫祠,商贵族是生产氏族的首领。生产氏族达到管理社会的能力是在商的后期,盘庚时代以后。到了商的晚期巫祠被驱逐,商贵族成为独立的首领。商的贵族政权受到巫祠的攻击,是畏之,侮之。

  24 善建

  原文

  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食旁)。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注释):建,抱:是对受精的描绘。  修;信仰,实行。  德:生育。  天下:村落,部落。

  (大意):生育是关系氏族兴旺的大事。子孙相继祭祀才能不中断。信仰生育神吧。

  解读

  道德经八十一章,很多章明显分做了两个部分,而且两个部分又不相连贯,表现了独特的结构。以这一章为例,前三句象是原文,从“修之于身”以下,是春秋时后加的评论。在今本的书以前,一定有古本存在,将古本改造成今本,留下了改造的痕迹。依据历史加以评论是古书道德经的一大特点。

  “善建,善抱”:就是生育,生育成功。象建,抱这样的词语在千年的宣讲保留下来。这是因为在文字的早期,商代或更早,不但文字的工具珍贵,而且,文字和词汇也不多,造就了古汉语简练,形象的特点。修:象建,抱这样的事情修之于身,修之于家说得通,可是怎么能修之于乡和国?可知,修,是信仰,实行,主张,宣传等意思。以身观身……:从人口状况观察(社会的状况)。人口状况相当今天的生产状况,经济状况。

  这一章在古本时,只是一篇歌唱生育的祭祀辞,改造到今本时,反映了周,春秋和战国时的人口状况,至少可以知道在土地生产方面,劳动力严重不足。

  25  重积德

  原文

  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谓早服,早服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则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注释):治人:是对氏族的管理。  事天:是巫祠为氏族主持祭祀活动。  啬:方言,也是建抱的意思。  早服:就是早(生育),服是语气词。  重积德:就是多生育,人口兴旺。  国:这里指以巫祠为中心的村落和部落。  国之母:指一崇拜。在古汉语,母并不单指女性,子字也不单指男性。

  (大意):对国事的治理和对祖先的祭祀都不如“啬”来得实惠。所谓啬,就是早育,早育是最有效的生育。有了人,作什么事都能成功,这才是长久的办法。

  解读

  这一章与上一章很相似,采用了古本两句话。“啬”是古商语,在周以后的语言中没有再使用。“早服”是春秋时对啬的解释。道书改造了古本的祭祀辞。                            

  26  以政治国

  原文 

  五十七  以政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言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贪,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注释):政:巫祠对氏族的管理叫作政。  以非军事的,非冲突的方式解决氏族间争端叫作奇。  无事:不同于生产氏族的管理,即巫祠的教化。氏族的管理叫作有事。  取天下:巫祠对于村落的管理叫作取天下。  忌讳:指贵族间的争斗。  民:时代不同,内容不同,这里指占有土地的非贵族和贵族后代。  贪:指对雇佣劳动的管理。联系下文似贫字。  利器:巫祠是以氏族占有为基础的管理。氏族成员的个人占有叫作利器。  国家:村落,部落。  滋昏:混乱。  技巧,奇物:就是上面说的利器。  法令:首领规定的制度,与巫祠的崇拜习俗相对。  盗贼:不法分子。  圣人云:这是对巫祠首领的美化。  无为:巫祠的崇拜习俗。  好静:与无为同义。  无欲:信徒向巫祠的奉献,从巫祠角度叫作无欲。  

  (大意):商的中,晚期,巫祠已经不再参与对氏族的管理,但是,历史上巫祠的崇拜习俗的管理方式应当恢复起来。我怎么知道的?你看,贵族争斗,百姓争斗,个人占有了秩序就混乱,有了法令不法分子也多了。还是恢复巫祠时代的秩序好。

  解读

  在商代的中晚期,巫祠遭到商贵族的驱逐,公元前1500年,商的贵族政权衰微,巫祠中兴。这一篇是巫祠中兴的施政纲领。

  27 习俗之朴

  原文

  三十二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pi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注释):道常:长久的道。 朴:玉制的礼器。是商,以及商以前时代等级身份的标志。这一章的朴喻道,双关语。  侯王:商代的称谓。周以后称王和公。 臣:改变。 甘露:巫祠的典故,记载于山海经,说玉神降甘露。 宾:臣服。  自均:商以前是氏族公有,自均是社会的通常秩序,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平均分配。 始制:自均起源早,所以叫做始制。 名亦既有:是说从古到今延续下来。知止:是劝告侯王的话。

  (大意):对于长久的道怎么说呢?就以朴作比喻吧。朴就是权力。侯王以朴为号令,玉神降甘露,百姓臣服,自均也就实现了。自均(平均分配)延续下来成为制度。侯王不要超越自均的限度。这样的话,就能够长治久安。侯王的权力就象道行天下,就象江河奔流入海。

  这一篇也可以这样表述:长久的道不能说明白,礼器的朴将道表达了出来,道所表达的习俗没有谁能够改变。侯王遵循它,等级秩序建立起来。民也就自动的安份下来。等级秩序的习俗(朴)是清楚明白的,侯王不能过份的要求,这就象道行天下,川谷入海,顺其自然。

  解读

  这一章反映了“畏之”的时代。宣讲者是商代的巫祠,宣讲的对象是侯王。侯王就是氏族首领,叫做王和侯。宣讲的时代应当在商政权的早期,公元前二千年。这个时期,巫祠是商政权的主持者,贵族的秩序建立起来。春秋时代盛传“礼”,“周公制礼”,实际上,所谓的周礼即起源于商时代的贵族秩序。均和礼显然表达了不同的制度。

  28  无名之朴

  原文

  三十七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做,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注释与大意):无名之朴与习俗之朴内容相类。长久的道又无为又有为,侯王若能遵循它,“民”将自己改变自己,如果有“欲”发生,我还有无名之朴(道的教化)。使用了无名之朴以后,天下将安静下来。

  解读

  这一章的“无名之朴”与上一章的习俗之朴都是标志权力,但是在意义上有差别。就朴(玉)的起源意义讲,用于祭祀,敬神,是供神的祭品。时间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这个时间以后,大量的玉器做了“巫师”殉葬品,成为过去。到了商代朴即是权力,已经是没有实物的抽象,所有叫作无名之朴。公元前2500年以后,社会的中心从巫祠向侯王过渡,这是巫祠与侯王的合作时期。从巫祠的宣讲可以想像,在商政权以前,有过巫祠时代。著名的五帝即是对巫祠时代的记录。

  29 天下神器

  原文

  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嬴,或挫或毁,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注释):天下:就是首领,商的首领是推选的,不同于政权,所以才发生“不可为”的事情。侯,王是推选出来的,否则,这一章无法解释。

  已:成功,实现。  神器:指朴,即道。这里的道是指自均思想。  为:改变。  执:也是改变的意思。  圣人:巫祠的自称。  物:人和事。  

  (大意):谁想改变天下吗?我看他不得成功,天下是一件神器,不可改变,遵道的人不去改变,也就没有失败,才能长久。看天下,有行的,有随的,有吸的,有吹的,有强的,有弱的,有挫的,有毁的。所以这样是因为不遵循道。遵道的人应当不过分,不贪奢,要勤于道。

  解读

  这一章讲述了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时期。从商贵族衰落到周政权(西周)建立,有一个过渡时期,出现了巫祠的复兴。上面的三章是从巫祠复兴时期流传下来,巫祠复兴时期从商衰落到周兴起,时间是公元前一千六百年到公元前一千年之间。对于商衰落时期,这一篇描绘:或行或随……总之不再是常规的秩序。 

  考古出土的玉器很多属于礼器,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种类多,数量也多。钺,形似斧,装有木炳,标志兵权和王权。琮cong以方柱形常见,中心有上下贯通的园心。三叉形冠饰,雕刻有神像,在大型墓中出土。左传:“唯器与名(爵位号)不可以假人,名以出信,器以藏礼,若以假人,与人政也。”

  30  方而不割

  原文

  五十八 其政闷闷,其民淳纯,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i;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注释):闷闷:指巫祠。  察察:指贵族。  祸兮……孰知其极:是说,贵族兴起了,怎么知道没有危机。  其无正:指改变巫祠的管理。   复:违背,变为。  固久:可知商贵族日渐确立。  方而……:是对巫祠的描绘。

  (大意):巫祠时代无为,百姓满意。贵族时代有为,百姓却不满意。应了那句话,祸福相依伏:正常就是不正常,好就是坏。你们看不出来其中的变化。只有圣人才能作到:方就是圆,廉就是刿,直而不屈,亮而不耀。  

  解读

  这一章说,“正为奇,善为妖,人之迷其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