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情感笔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情感笔记-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来,我们自以为至高无上的爱情,永远无法逃离物质的窠臼。
  接下来,我们继续那个以请吃饭开场的爱情。
  她答应了他的邀请,至少他不令人讨厌,可以作为备选对象。他们去了一家餐厅,从赴约的那一刻,她就在考察他。餐厅的风格代表着他的审美,菜品的款式代表着他的品位,买单的价格代表着他的经济实力。
  他打动了她的芳心,起码在第一回合表现完美。他们开始约会,赢得芳心的另一个杀手锏——礼物随之出场。鲜花、小饰品、音乐会门票,或者是洋溢着芳芬气味的Chanel香水。他很有分寸,礼物的选择总是恰到好处,既能表达自己的良苦用心,也绝不会惊吓她。
  科学家说得很对。一开始就敢接硕大钻戒的女人,多半另有企图。太过贵重的礼物,不太适合为爱情作长久打算的女人。
  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近,礼物也随之悄然发生变化。陪她逛街购物替她买单,付旅游度假时的所有费用,替她支付新公寓的房租——此时,她已经不把这些东西当作礼物了。
  爱情如愿以偿地到达了幸福彼岸。他把新居的钥匙放在她的手心,把承诺作为最重的礼物送给她。
  在这样一场虚拟的爱情中,没有人怀疑他的真诚。他的那些礼物,都成为爱情的见证。换句话说,爱情最感动人心的表达方式,并不是直截了当地说“我爱你”,而是那些能用货币结算的付出。
  爱无法不证自明。从虚拟的故事回归现实。
  一个朋友,生活舒适,衣食无虞,突然厌烦了波澜不惊的好日子,辞职去了异乡,找了一份薪水不高的工作,住出租房,挤公交车上班。男友怕她受苦,给了她一张银行卡,她拒收。理由是:爱情不能物质化。男友无奈,每周末从遥远的城市飞来,带她去精致的餐馆,给她买一周吃的进口水果,陪她逛街、看电影。女人的浪漫爱情里,容不下赤裸裸的物质,所以,男友每周往返穿梭的花费,不入她的法眼,她要的只是那份炙热的爱。显而易见,隔着电话线的倾诉衷肠,远没有翩然而至的惊喜来得温暖。
  这是惯常的爱人之间的争吵,原因是他忘了她的生日。
  你不在乎我。她义愤填膺。这怎么可能?他急赤白脸,想解释清楚。
  你从来都不送我生日礼物。她终于说了实情。
  上周不是给你买了衣服吗?
  那天不是我的生日。
  你干吗在乎哪天买?我不是还给你送过花……买过包……香水……还有鞋子……他开始仔细回忆他的那些付出,以证明他爱她在乎她。
  

爱无法不证自明(2)
我也给你买过皮带、钱包、衬衫、打火机、手表、墨镜、随身听、数码相机……她一口气说出好些,而所有这些,都能证明她的爱。
  小惠的老公,送了她一台电脑;小琳的老公,给她买了辆新车;还有小舒,他老公带她去看别墅了……她越说越委屈,感觉别人的老公都比自己的更爱老婆。
  我并没有过高的要求,那些东西,一个手机、项链什么的,都是你买得起的,可你为什么就不愿意送个礼物给我呢?说到最后,竟然声泪俱下,铁定如山,他真的不那么爱她。
  是的,物质不过是测试爱情冷热的温度计,我们所要的,只是它所显示的刻度。
  

性别之战,双赢或者双输(1)
不同性格爱好的情侣,从走进爱情开始,就踏上了“性别之战”。这种对弈,可能是双赢,也可能是双输。
  坐在热闹喧嚣的酒吧里,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天才纳什,饶有趣味地观赏一场追逐美女的游戏。他的几位天赋过人的同学,被一位金发美女吸引,正各显身手赢得美人心。激烈竞争的结果,不是某位才子抱得佳人归,倒是那位集千般宠爱于一身的美女,身价百倍。这有点儿像今天我们熟知的价格战,竞争者没得到什么便宜,却让消费者坐享其成了。
  当然,竞争游戏的最大受益者还是纳什,他观察着这些竞争对手,脑海里酝酿已久的想法突然变得清晰起来。随后,一篇有关博弈论的论文——《竞争中的数学》惊世而出。30多年后,饱受病痛折磨的纳什,凭借他的不合作博弈理论,站到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
  彻底领悟天才的理论并不容易。不过,纳什均衡理论与美女相关的传说,却给出了一个浅显道理:爱情是最完美最经典的博弈。
  通常,我们以合作的方式进入爱情。
  以下是我的故事。
  我喜欢新书,他喜欢摆弄电脑。周末的约会通常需要选择:去书店或者电脑城。相识之初,彼此都为对方着想。我时常在“中关村在线”上溜达,找寻新的电脑配件信息,记下来,给他通报,轻声细语,善解人意:我们去电脑城看看吧,希杰的硬盘降价了。他也会在“当当网上书店”上闲逛,报给我一些新书名。说实话,我的电脑知识同他的新书快讯一样,都不够专业,多半属于垃圾信息,可我们都乐此不疲。
  多次重复这样的星期天。为了彼此相守,牺牲个人的爱好。牵着手,陪我逛书店,或者陪他逛电脑城。从经济的角度而言,在有关彼此爱好的这一场情侣博弈中,谁都没有实现效益最大化。为了迁就对方,各自都有所放弃。可这又有什么呢,最为关键的是,我们一起共享好时光,这是此时的最佳选择,最稳定的均衡。
  不同性格爱好的情侣,从走进爱情开始,就踏上了博弈之途。情侣博弈之所以又被称为“性别之战”,指的就是男女双方偏好差异所引起的“对局”形势。这种对弈,可能是双赢,也可能是双输。好在,就感情而言,输赢的判断并不功利。
  欧·亨利的小说《圣诞节的礼物》,让我们看到最动人却最不经济的情侣博弈。
  吉姆和德拉是一对贫穷却相爱的夫妻。吉姆有一块漂亮的怀表,却没有表链;德拉有一头美丽的秀发,却没有好看的梳子。圣诞节来临之前,他们都收到对方的礼物。吉姆卖了表为妻子买了梳子,德拉用秀发换回表链。从彼此惊讶的目光里,他们知道,原本的拥有才是对方所爱。
  爱情是如此地打动人心,生活却需要理性,以经济实用为最大原则。所以,在走进婚姻之后,多数人的博弈,就变成互利互惠或者理性经济人模式。
  接着我的故事。
  我结婚了,我和他依然会去书店和电脑城。只是,曾经被爱情改变的个人爱好重新复苏。一进人潮汹涌的电子商城,我就开始犯晕,随即后悔自己的愚蠢决定。我耐着性子在人群里挤进挤出,尽管嘴上不说,脸上的表情一定不怎么好看。照顾我的情绪,他迅速转了一圈就决定离开。
  为了给我以补偿,下一次他“舍命陪君子”。在途经电脑城的十字路口,迟疑片刻,将车开到了书店楼下。我在书架间穿行,他坐在书台上昏昏欲睡。由于心怀歉意,我时常急匆匆选了书在他睡着之前带他离开。
  我们决定改变方式,各自行动,各尽所需。既不彼此迁就、浪费时间,也不违背心意、满怀歉疚。
  其实,婚姻中的博弈,更多时候像自由贸易和贸易壁垒,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互通有无——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就能获得最大利益。如果相互争执,各不相让——你不去拜访我的父母,我就不给你妈好脸色——对谁都没好处。X国试图对Y国进行进口贸易限制,提高关税,则Y国必然会进行反击,也提高关税,结果谁也没有捞到好处。
  

性别之战,双赢或者双输(2)
维持婚姻长久的,永远是一种均衡的博弈。一旦失衡,爱情也就走到了尽头。
  到了离婚这一步,博弈依然存在。双方心平气和地分手,是零和博弈;两败俱伤,反目为仇,就是负和博弈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家是股份制情感公司(1)
家是共同的,但家里的许多内容,却是“产权明晰”。各自的存款,各自的电脑,各自的私人空间……在这样一个情感股份制公司里,我们作为独立股东存在。
  以现在的眼光看,祖父母的婚姻,是一场典型的买卖婚姻。用五块大洋、十坛酒、两匹布,换取一个年轻女子一生的幸福。
  骑在毛驴之上罩着红盖头的祖母,心里有那么一丝恐惧和惊慌。可像村子里其他姑娘一样,她知道这是必经之路。祖母对未来的全部了解,仅仅来自娘的絮叨:一个殷实人家,一个健壮实诚的汉子,一些年幼的弟妹。
  祖父是一个慈眉善目、性情温和的男人,可他并不合适长子的角色。除了喜爱那些书角翻卷的线装书外,他既感觉不到家族的破败,也对家里的大小事务缺乏兴趣。他坐在院子里摇着扇子翻动书本,孩子们满地乱跑,祖母满身泥土地跟着工匠和泥搬砖,赶在夏季的暴雨来临之前,把漏水的屋顶彻底翻修一遍。
  担子全在祖母肩头。她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婚姻,一切都理所应当,都是她必须的付出。如果当年那头驴把她驮到另外一户人家,她也不认为生活会有什么大的不同。她不过是家族延续中一个细小的支脉,其原有的姓氏根本进不了家谱。
  不管在外人眼里,还是祖母心里,“当家的”都是祖父。虽然他无所事事,可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依靠。这依靠很快就随着祖父的突然离世而轰然倒塌。悲伤来得猝不及防,又很快就在重压之下变得麻木。六七年的婚姻,留给祖母一个新的姓氏,几个儿女,三间瓦房,漫长而孤独的寡居岁月。
  从父亲去省城读书的那天起,祖母就在琢磨父亲的亲事。她相中了一个女孩子,父亲儿时的伙伴。祖母不认为这是包办,两家人知根知底儿,两家孩子也打小就认识。女孩子喜欢父亲,有事儿没事儿地就来串门,帮祖母打扫院子做针线。她的健壮、能干、好心地,很得祖母欢心。
  当父亲以“没有共同语言”为由拒绝这门亲事之时,祖母黯然神伤。她赌气将儿子赶出门,倔强的儿子竟然也就一去不返,大半年时间没回一次家。最终,祖母托人带话给父亲,让他带他的女同学一起回家。
  祖母只看了母亲一眼,就认定父亲会跟她受苦。眼前的这个女学生,肩不能挑背不能扛,连饭都只能吃那么一小口,能行吗?成家,不就是两个人踏踏实实过日子?洗衣做饭养孩子,不比识文断字重要?
  祖母的反对只能为父亲的爱情增加某种浪漫色彩。他义无返顾地带着母亲领回了结婚证。在单位分的一间小平房里,两张单人床并为一张。父亲给母亲买了身新衣服,母亲用自己攒的一点儿钱,替父亲偿还买自行车欠的债。从此之后,他们的工资成为公用,他们所有的财产,就是屋里目光所及的一切。类似集体主义的大家庭,他们的婚姻,从一开始,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
  很快就有了儿女,日子变得忙碌而琐碎。两个人时时会生出些争吵,为了家务事,为了钱,为了孩子。吵得厉害了,就找人去评理。邻居也来劝架,批评劝解,和稀泥似的各打五十大板,最终的目标是好好过日子。架吵急了,也说离婚。孩子一人一个,存折里那一点儿钱,一人一半。每个月的收入,工资单上写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偶尔,母亲也想,如果她嫁给的是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