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李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非常李咏- 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已经唱到音乐学院声乐系一年级的课程了。老师非常兴奋,一心想把我培养成男高音,送进中央音乐学院,不过最后,我上了广播学院而不是音乐学院,我的老师,她流泪了……”
  

六、叛逆的青春,在自闭与逃离之间(2)
本来,父亲原本给他取名叫作“李勇”,在那个时代,勇敢的“勇”代表了激情和时髦,但是后来,却改为咏,歌咏、咏叹调、咏物诗,李勇变成了一个更温柔的“李咏”,与旋律、声音和节奏发生了联系。
  在李咏的经历中,总是充满了阴差阳错,读完高一,学校便开始分文科与理科,因为喜欢物理课,李咏选择了理科,但是到了高三下学期,离高考只有几个月时间的时候,李咏决定转读文科班,但这样他的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的成绩令人担忧,据说在此后的半年时间里,他的这几门科目鲜少能及格。
  但更戏剧性的变化也随这样的阴差阳错而到来,偶然地喜欢上了绘画,因为绘画而被选中入选学生会宣传部,因为担任宣传部长而走上学校的广播站,后被音乐老师看中立志栽培。但他最终却没能成为一位男高音歌唱家。
  很难说清楚,究竟是苦闷的生活状态使他有了逃离的念头,还是一种想要逃离的固执想法使他更加认为生活是苦闷而无聊的。在李咏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并非一个事事顺利的孩子,和其他叛逆的孩子一样,他同样让父母、老师操心:“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的生活状态从表面上看还是基本正常的,也天天背个书包去上学,但心里特别苦闷,跟父母关系紧张,跟老师关系也紧张。老师跟我爸说:‘这孩子啊,不是个优秀的学生,但是挺聪明的,你们好好培养啊,他一定有出息,如果放而弃之的话,他可能对社会有危害。’那时候也真神了,上课时有人说话,老师为了维持纪律说:‘谁不想上课了?’说话的人都安静下来了,一个字都没说的我却举起手来,眼睛都不眨一下,站起来就走。还有一次期末考试,没有任何原因我就不去考了,最后教务主任找我们家来了……这些事现在想起来我后背都出冷汗,那时候我怎么就那么又倔又逆反呢?”
  A型血,金牛座,据说有着对细节的执著,这种讲究,有时可以就是所谓的“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固执”。虽然他自己说过并不相信星座或者血型之类的说法,但是每当他描述、观察自己的性格的时候,却总是搬出这句话:“我是A型血的金牛座。”
  在星座爱好者的眼中,A型血的细腻品质,一部分地掩盖了金牛座性格慵懒的缺点,但其实,这种所谓的慵懒的性格,换一种理解方式可能更加恰当,那就是对舒适、安闲的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在人生态度上的淡泊、随意。
  “我如果有了什么想法,那一定是经过了仔细考量的,所以一定要让我试一试。不要试图说服我别做什么,我不会善罢甘休的。如果试了,失败了,那我也认了。”
  李咏说自己总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并且固执得不听别人的劝告,即使吃了亏,撞了南墙,照样朝另一个南墙撞去。
  在倔强和逆反之外,是温柔的不忍之心,自童年开始想要逃离的想法萦绕在心间,但他到最后却没有走出疼爱的父母襁褓,依然回到家,回到学校,酝酿一个温和的合理的逃离。这个机会随着高考的来临而到来。
  1987年,李咏将要参加高考。由于高中成绩并不如意,而当时一个要好的同学的母亲是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师,她觉得李咏的外形和天分不错,既然文化成绩不甚了了,不如另谋他途,于是劝说他去考上海戏剧学院,李咏欣然接受。这个同学的母亲于是成了他的老师,开始为他上课,做一些基本的训练;而同时她又给李咏找了一个进行朗读训练的老师,这个老师觉得他嗓音条件也不错,而他本人是毕业于广播学院的,于是又给李咏提供了一个新的建议,建议他去考广院。
  上院与广院并非鱼与熊掌的关系,李咏左右为难,而自己对将来要学什么专业也没有清晰的想法,于是也含糊地答应了。据说这位老师爱才心切,在时间很紧张的时候,自己掏了5块钱为李咏报了名,李咏成为广院新疆考区的最后一拨招生考试的最后一名考生。
  有人说李咏的声音兼具有柔和与厚实,干净与明亮,他在舞台的语言表演充满了表现力,这似乎注定了他与北京广播学院的缘份。 
  李咏的自述与上述说法有所出入,建议他考广播学院的人不是什么老师,而是他姐姐的一个在电台任播音员工作的同学。“很偶然、很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姐姐的一个同学是电台的播音员,跟我说:你嗓子不错,诗读得不错,你可以考一下广播学院。广播学院?我说:那多难考呀!那都是播音员呀!不得了!新疆那年考了6天,我是最后一天的最后一位考生。因为我家离得比较远,也没有出过那么远的门,倒了好几次公共汽车去那里考试,老师们都准备要走了。我来了以后老师们都很疲倦了,说:你就朗诵一段吧。然后我就朗诵了一段,我觉得发挥很一般,因为挺累的。老师说:好吧,那你就回去等通知吧。我一听这话心里就凉了,按理说,如果觉得这个学生有希望的话,应该说:哟!不错呀!要不然你再来段别的。一听‘你回去等通知吧’,我心想这事可能就算是过去了。到最后,一层、一层、一层的通知都到了。”
  那次“很偶然、很偶然的机会”来自一次朗诵比赛,因为是代表学校参加的比赛,家里人也十分关心,李咏的大姐还请了她的那位在乌鲁木齐电台当播音员的同学,请他给李咏指点指点。指点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由老师先朗诵一遍,用双卡录音机录下来之后,李咏再跟着这名播音员朗诵一次。李咏对自己的朗诵效果很满意,“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听了老师的示范,再听了我自己的录音。不瞒你说,我明显地觉得我比老师的感情真挚。”这位给他指点的播音员虽然没有夸奖他朗诵的感情处理恰到好处,却赞誉了他的嗓音,启发他报考广播学院当播音员,并说:“将来至少能进自治区电台。”
  

六、叛逆的青春,在自闭与逃离之间(3)
考试流程有点复杂,要先经过专业初试,之后再复试,然后还要参加高考。好事虽然多磨,但至少工夫不负有心人,让李咏如愿以偿。
  实际上,李咏不但参加了北京广播学院的考试,同时也参加了上海戏剧学院的考试,最后,上海戏剧学院的通知先于北京广播学院的通知邮递到他家,但由于家里人的坚决反对,认为进了上海戏剧学院,以后就只是个话剧演员,这没有什么前途,李咏听从家里的意见,幸亏这时北京广播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也邮递到家,才使他免得第二次高考。
  “当初如果不上广院的播音系,就不会有今天,也许会在某个剧团里跑着龙套。但是,谁又知道呢,也许我在话剧领域里取得成功,更大的成功?这些事情不好说。”一念之间就蕴涵着无数的可能,成功与失败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对于这个选择,李咏并未感到一丝庆幸。
  北京广播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拿到了,李咏终于实现少年时代想要逃离的梦想,走出了他从未离开过的新疆,来到北京。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七、搭乘“狗屎运”的东风(1)
金牛座A血型的李咏,自认为自己是个内心固执,但其实十分感性敏感的人,进入大学之后,他依然把少年时代的那种固执甚至偏执的性格带了过来。4年的大学生涯,对于未来的前途影响甚大,他喜欢上了北京,但是同时他又在思索,自己与北京将会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关系:“1987年,我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开始了新生活。我知道这4年在北京我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可能只是匆匆过客,但绝不能瞎耽误功夫。在学校里我仍然坚持自己非常感性的想法和做法,喜欢上的课就特别认真地听,不喜欢的课眉头都不皱一下就逃,除了我们系的课,别的系的课也听,还不远万里地到中央美术学院、中戏和电影学院去听课。
  我不是个理性的人,我非常感性,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只知道这个……我不想要,那个……我想要。我的信念很简单,四平八稳的东西我不喜欢,扔掉它!飞扬丰富的东西我有感觉,抓住它,这样的生活我觉得很充实。
  后来我们班同学回忆起我在宿舍的样子,说:‘这李咏呀,心事特多,半夜醒来,看他躲在帐子里,抽着一根烟,点着一根蜡,也不知他是在想什么?’其实我早忘了想什么了,只记得那段时间脑子里经常自生自灭地冒着些小火花,挺不错的。”
  虽然远离了父母,大学的日子依然按部就班地没有什么变化,当时的他,对于自己的大学时代颇有些不以为然:“那跟牢房差不多,当然那是过去了,现在可能会好得多,那时候对一个青春年少、精力旺盛的孩子来讲,在大学的4年,包括在学校里,确确实实也许是因为教育体制的问题,素质教育确实是没跟上,我们沉迷于分数当中,沉迷于如果没有好的分数将来怎么办?沉迷于这样的噩梦当中,当然,学生时代过得很轻松,但是现在想起,确实是一个很可怕的经历,有时候说把李咏打回到年轻的时代,愿意不愿意?我说我不愿意。”
  年轻很美好,但是每个人的年轻时代又遭遇着周围的环境,所以人生历程中的年轻时代与年轻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北京广播学院在2004年9月的50年校庆的时候更名为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成为###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是中国信息传播教育的最高学府,从中毕业的学子,大量分布于广播、电视、电影、出版等领域。
  1991年李咏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同他一起毕业的还有他后来的妻子哈文,以及《梦想中国》的对手节目《超级女声》的幕后与台前的功臣王鹏与夏青。无巧不成书的还有,在大学时,他们不但是同班的同学,而且李咏与王鹏同宿舍,哈文与夏青也同宿舍。再后来,李咏与哈文结为夫妻,夏青与王鹏同样如此。
  毕业的那一年,全班一共39名同学,只有李咏一个人留在了央视,同班同学都很惊讶,说真是“人不可貌相”。李咏的这一届,正是毕业学生人数最多的一届,但却是留在央视最少的一届。没有人料到李咏能够留在央视,连他自己也不抱什么希望。招聘的方式和现在一些真人秀选拔一样,采用闭路电视进行选拔,从台长到各个部的主任都参与了招聘。李咏对自己不抱希望,但既来之则安之,走到电视前的他倒是十分放松。他畅所欲言,纵情发挥,并没有将电视前的表现当作是央视招聘他的选择标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奢望”留在央视。
  结果总是出人意料,第二天,央视到北京广播学院要人,告诉他央视留下了他,李咏说,他激动得差点晕倒。
  给李咏分配的是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的北美卫星栏目,也是今天《中国新闻》的前身。在国内的状况是,央视四套的节目,其收视率远低与一、二套的节目,李咏虽然学的是播音专业,但是却很少有机会走到镜头前。虽然那个时候还是个无名小卒,但是李咏却并未感到对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