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娟瑜的成功父母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吴娟瑜的成功父母学-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步地走回座位。
  
  妈妈的眼泪
  当初她和丈夫处不来,在长期分居的状态中,女儿从小跟着公婆和她爸爸。尽管思念女儿,尽管有许多的不舍,但是在鱼与熊掌无法兼得的情况下,她选择了自创前程。等到事业有成、一切就绪后,预备把女儿接过来同住,可是,当机会来的时候,女儿多年来对她早有误解,总认为母亲亏欠她,母亲应该补偿她。
  伤心的妈妈一提起女儿,她不停地自责着。
  “暂停!你也是这样对女儿说话吗?如果你不停地责备自己,女儿将不懂得感激妈妈的努力,也不知道需要体谅妈妈的苦衷,这样对你们的母女关系并没有帮助。以一位母亲奋斗向上的精神而言,你已经给了她非常好的榜样,女儿不应对你予取予求。”
  过多的愧疚感反而会阻碍子女的成长。这位妈妈终于听懂了,从今以后对于女儿的索求,该给则给,不该给则要适时地说NO,才不致掉入女儿情绪勒索的陷阱里。
  
  儿子要抱抱
  同样是个对孩子感到愧疚的妈妈,她的年纪较轻一些,儿子也只有三岁多。她正为“儿子为什么这么不听话,走路还要求抱抱?”而苦恼。
  原来,年轻妈妈有一天兴致勃勃带儿子外出逛逛,才刚走出家门,小娃娃就哭闹着要妈妈抱。年轻妈妈认为儿子不懂事,都已经三岁多了,该自己走路才是。
  “请问你一天花多少时间和儿子在一起?”
  妈妈回答:“一小时。”
  “一小时?”我惊讶地回问妈妈。
  年轻妈妈颇不好意思地表示:“为了孩子将来有更好的物质享受和更好的栽培机会,所以我们夫妻俩非常打拼。孩子成天和老奶奶在一起,看到我就是要抱抱、要撒娇。”
  “在孩子最需要感到被爱的时候,其实你愿意蹲下身子抱抱他也是不错。所谓抱抱,并不见得要把他抱着走,这样多累啊!这时,给他一个温馨的拥抱,问他这样够不够?若不够,再继续给他拥抱,直到他感到爱的满足感,然后再牵着他的小手一起走动,这样小娃娃一方面得到爱的保证,一方面也学会体谅妈妈,不见得要妈妈抱着走。”
  “原来如此!我只想到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没想到可以用另外的方式解决。”释怀的年轻妈妈,终于找到可以和儿子沟通的新方法。
  “情绪空间”敞开,有效亲子沟通的开始
  常见有些爸爸妈妈很认真、很严肃,或是很焦急地想和孩子沟通,可是无论怎么引导、怎么威吓利诱,孩子不开口就是不开口。这时,爸爸妈妈的心一急,可能又会说出不当的言词,这样让孩子的嘴巴闭得更紧,连心门也关起来了。
  若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管道,首先要开放“情绪空间”,接纳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绪。
  从“情绪管理”的角度来谈,爸爸妈妈可以从两方面来开放家庭的“情绪空间”,建立家庭EQ教育。
  一、容许孩子有情绪自由表达的安全感 
  也就是要让孩子在我们面前至少能够很自然地表达“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
  在“喜”的部分,有时候孩子回到家很兴奋、很快乐地要告诉爸爸妈妈一些好消息,结果可能动作太夸张,或是声量太大,爸爸妈妈就出口制止:“要有女孩子的样子!”或是:“不要得意忘形,下次可能别人就赶上你了!”这时候孩子就学会了压抑。
  在“怒”这个部分,有时候一看到孩子发脾气,爸爸妈妈也跟着不高兴,会对孩子说:“你给我进到房间去,你再给我生气看看!”有的还当场对孩子说:“你再哭看看,闭嘴!闭嘴!听到了没有?”
  孩子一下子把怒气压下去,以后不是学会生闷气,就是迁怒别人。我们虽然不赞成孩子乱发脾气,但是至少在他有负面情绪时,让他有机会表达清楚,接下来再引导他——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在“哀”的部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饲养的宠物死了,或是好朋友要搬家,难免心情难过,这时候孩子内心是有些舍不得或忘不了的画面,做爸爸妈妈的大人,在这一刻来临时,需要了解他的伤心情绪并给予安慰。
  在“惧”的部分,也就是孩子会有“害怕”的感觉。尽管孩子一天天长大了,可是对人生、对生命难免还会有些不能理解或接受的事情,大人在这个时刻需要给他一些关怀和支持。
  二、运用3W的方式,让孩子得到EQ教育
  这是说,当孩子在各种情绪里时,比如生气啦,难过啦,或是不耐烦时,我们不妨在孩子比较冷静的时候运用3W方式,让孩子学会自我调整。
  所谓“3W”,就是:
  What 什么事让你……?
  Why 为什么让你……?
  How 下一步,该怎么处理会更好?
  其中以“How”最重要,尽快让孩子进入“该怎么办?”的思考领域,这样他比较不会一直停留在“Why”的责人或自责的负面情绪,而会尽快找到方法或方向来改进自己的情况。“How”在3W里占了百分之八十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引导,孩子才会乐于敞开“情绪空间”,乐于学习情绪管理,同时也乐于和爸爸妈妈沟通了。
  共同成长使亲子沟通来到了最美好的阶段,爸爸妈妈接受了孩子有优点值得庆贺,有缺点需要鼓励的实况。孩子也接受了爸爸妈妈的提醒,增强了自己成长的助力,这样不是皆大欢喜吗?
  当孩子一天天长大,他总会想通,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怎么绕,走来走去,最后终究会发现——这一生最能了解他,最能接受他的还是自己的家人,尤其是爸爸妈妈。
  总有一天孩子会懂得感激,懂得张口说谢谢。其实在这一天之前,我们做爸爸妈妈的,早已经心甘情愿地接纳自己的孩子,鼓励自己的孩子,不是吗?
  

你被“童年制约”了吗?(1)

  对我们来说,童年已离去久远,可是为什么和父母的相处、与夫妻的互动或是在亲子的沟通中,有些童年的习性、话语,甚至是愤怒,竟如此轻易地被挑动而出?
  人们不知不觉被父母的养育方式、师长的教导方式和社会的认知期待“制约”着,如果从小得到的是好的价值观、好的行为模式引导,那么尽管被“制约”,至少还是快乐做自己,可以尽情发挥。但是,如果被错误地“制约”和被偏差地引导,那么人生往往不停地在负面的“制约”中打滚、挣扎而不自知。
  这时发出的生命呼唤,通常是—— 为什么我活得不快乐?为什么眼前这个我所爱的人不断地语言攻击我,甚至是暴力相向?为什么孩子总是制造这么多麻烦?为什么我还走不出伤痛的牢笼?
  
  反正说了你也不会相信
  2007年6月,我应新加坡关怀辅导中心之邀,举办了“青少年亲子成长工作坊” “两性相处亲密关系工作坊”和大型演说“当X碰到Y—— 如何经营美好的家庭气氛”,这其中有许多精彩的回馈,值得和大家分享。
  首先,我们来看义宏(以下人名均为代称)的童年制约吧!他们夫妻相处18年来,不知道经历过多少争吵、冷漠、眼泪和愤怒的历程,义宏常常逃避老婆的关心和问候,老婆则常常因为无法了解老公的内心而感到受挫。就在老婆一次又一次坚定“不离不弃”的信念下,夫妻的关系持续下去,也在不断好转中,然而老婆并不知道在义宏的生命底层,埋藏了一个被“童年制约”的秘密。
  原来义宏小学二年级时,有一天在课堂上和邻座男同学讲话,老师瞧见义宏不守规矩,于是喊他到教室前面罚站。站得无聊时,那位邻座男同学故意比划打架的动作,义宏也跟着耍动作,就在这个时候,又被老师看到了,结果义宏当场被打了20下手心。(注:目前新加坡政府已禁止教师体罚学生)
  讲到这里,个头高大的义宏竟然像个小男孩般地开始啜泣,这时在现场的老婆说:“老师,请你抱抱他。”我真的靠过去抱抱他,并且说:“来,让妈妈抱抱。”
  义宏“小男孩”得到“妈妈”的抱抱支持后,我改用“童年老师”的角色向他道歉,我说:“义宏,老师真的很对不起你,当年我没弄清楚状况就处罚你,我应该先听你解释才对。”
  听到这里,义宏“小男孩”含着泪水告诉我和全班学员:“终于舒服多了。”同时,他也发现自己仍有个“童年制约”,那就是对大人的不信任,心中的想法就是“反正说了你也未必相信”,而这个负面经验一直使得夫妻俩关系变得紧张。
  后来当老婆也出来抱抱义宏,夫妻俩亲密地彼此依偎,这时,在他们的泪光中,闪耀的是体谅和感激。
  
  妈妈活在13岁的无助感中
  “为什么我们的女儿有一天蹲在窗口不说一句话?”一位妈妈这么问。
  “请问是几楼的窗口?”我追问。
  “十一楼!”妈妈毫不迟疑地回答,她的脸上满是焦虑、担忧的表情。
  “啊!”全班学员,包括我都被吓坏了。
  原来,这个家庭的父亲严肃而强势,母亲气势弱、阴性气质多,这使得女儿向妈妈求援时,得不到坚强、乐观的助力,也因此长年感到不快乐。
  “请问你的女儿活在几岁的‘人格年龄’里?(意指她的身心成熟度是几岁)”
  妈妈回答:“约五岁吧!因为五岁时,她就曾经说过她不想活了。” 。 想看书来

你被“童年制约”了吗?(2)
“那你呢?”
  “我……”妈妈想了想:“大约十三岁吧!”
  已经四十多岁的妈妈,为什么一直停在十三岁的无助感里?她究竟被什么“童年制约”困住了?
  深度探索之后,妈妈回顾自己从小在原生家庭中,因为父母争吵不断带给她的无助感,她终于清楚看出自己因为害怕类似父母的冲突,所以从来不敢对丈夫讲出心中的感受,一直活在十三岁“什么都不要多说就没事”的童年制约里。如今,女儿也已经十三岁了,却卡在妈妈的童年制约中,重复着不快乐的日子。
  “玉凤(这位妈妈的名字),通过各种成长管道,例如看书、上工作坊、结交积极向上的朋友,或安排女儿单独快乐出游等,让心中那个无助的十三岁小女孩长大吧!这样女儿才有机会从五岁的‘人格年龄’继续往上成长,重新找回生命的力量,看到自己的好。”
  
  “你真是蠢蛋!”
  欣蓉对念中学的女儿的课业非常关心,使得被逼得紧的女儿常常泄气地说:“我是没有用的人。”听到这样的话语,欣蓉很紧张,她拼命地想让女儿放松,可是结果往往让女儿更加不满意自己。
  在工作坊的课程中,欣蓉发现自己被“童年制约”后所产生的反制行为。原来她在家中排行老二,从小不受家人重视,所以婚后有了自己的女儿后,便想尽办法给女儿最多的关心。从课业到待人处事,她几乎什么都管,无形中造成女儿极大的压力。
  欣蓉曾经当着女儿的面,很失望地说:“你真是蠢蛋!”,女儿从此自认达不到妈妈的期望,常闷闷不乐。
  欣蓉发现女儿不快乐后,开始改变态度。有一天,女儿又在数落自己不好时,欣蓉用坚定又温馨的口吻告诉她:“女儿,想想看,你是有用的人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