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之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侯之女-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跟各路小老婆恩爱,小宇宙便彻底地给爆发了。

    曹操自知理亏,对于丁夫人如同火山喷发般的指责数落也是能忍则忍,忍不了就跑到小老婆那里舒缓压力,但是第二日若见了面还是要接着忍。

    曹操的耐心本来就不充足,原本指望过一段儿时日老婆就会恢复正常,不想丁夫人不光没有消停迹象反而变本加厉地怨念不断。正巧这时又爆发了袁术那小子在江淮玩花样儿,忙得焦头烂额的曹操对丁夫人的忍耐底线也发生了调整。

    终于,量的积累达到了质的变化。在丁夫人又一次豌豆射手一般对着曹操开炮时,曹操忍无可忍把她给送到娘家去了,只是想着两人先静一静别的事情之后再说。

    但因着丁夫人是一个极为自尊且较为傲娇的正室夫人,在曹操忙过一阵儿袁术的事情去接她回来的时候,她只是在房中不停织布织布织布并不多看曹操一眼,并且让贴身侍婢告诉曹操自己这辈子不会再做他夫人的想法。

    好话说尽的曹操见她如此决绝,并且将离姻所需文书都已备好,知道多说无益便也就直接跟她把婚给离了。

    其实上次方先生过来的那次,本来曹操是要跟着一起来的,因为去接丁夫人时出了事情耽搁了,来才让方先生一个人过来看看卞氏和孩子们。

    曹操把事情叙述完整之后,突然给卞氏杀了个回马枪:“卞娘以为,夫人之事当为如何?”

    咱们家里管家的主母没了,你觉得之后应该怎么办呢?

    小五觉得曹操这个问题提得难答极了,如果卞氏说“反正都这样,日子可照过”就是麻木,如果变现出一点欣喜之意便是不厚道,如果一味对着大夫人不舍则是演戏过头,曹操那么聪明的人……后宅之事虽然不插手,但是对人心神马的还是甚为明白的。

    没想到卞氏答得却是另一套说辞。

    “夫人端庄嘉礼,恭淑大度,不是我们这些人能与之比肩的。夫人虽然操劳忙碌,但待妾身和孩子却是积年如一日的关怀照顾,让妾身和孩子们甚是感激。”

    曹操挑了挑眉:“只有这些?”

    卞氏柔声道:“不止。夫人虽然离去,但后宅不可一日无主,妾身知道夫主不日便会再行聘娶。妾身不求别的,但求新夫人同丁夫人一般贤惠,待妾身和孩子们好便知足了,其他不敢妄议。”

    小五听得这话都想给自家娘亲鼓掌了,谁说卖艺出身没读过书就不懂兵法进退了?这招以退为进可真当是用得赞极了!

    夫人走了,我是难过的;我的难过不仅是因为我觉得夫人很好,更重要的是我为了自己的未来和孩子们的前途担忧。

    那谁会上位之后会对孩子们好呢?答案自然是呼之欲出了……

    曹操的嘴角也翘了起来,这个卞氏,当真也是个妙人呐!

    青衿打开帘子对着里面奏报道:“三位公子听得司空大人驾到,已经等在门外了呢。”

    曹操对着卞氏大笑出声:“都是你给孤生得好儿子,叫他们都进来!”
第5章
    三位小郎不一会儿就组团儿进来了,曹操看着已经长得颇为出挑的三个儿子,心情那可不是一般二般的好。

    古时父子久别相逢,问的基本就是学问功课。曹操一边教儿子一边卖弄自个儿学问,最后收获三个包子的一片崇拜叫好,也是父心甚慰了。

    眼见着小五在床上自个儿挽得特别欢乐,曹操突然想起一事,便对着卞氏询问道:“这孩子,名字还没取的吧?”

    卞氏眉眼含笑:“妾身在文字方面算是顶不中用的,夫主未归,几个小郎年纪也不大,哪里就敢给小五取名字呢?”

    曹操对着三个儿子招手:“今儿孤给你们个机会,帮着你们小阿妹想个名字,拿纸把你们的想法下来。也让孤看看这些日子你们的学问道行,是不是真跟自个儿说得那般长进。”

    碧铃听得这话忙带着人准备好了笔墨和座位,曹丕若有所思地研墨提笔,曹植则有恃无恐地蹭墨铺纸。只是苦了镇日在院子里调皮捣蛋的曹彰,原本想着若是阿父考功课的话,他就找曹植曹丕各抄一半,不过起名这事儿总不能起得重了,倒是叫他有些头痛到不行。

    差不多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曹操便叫儿子们交卷过来。依次铺开后便见得曹丕纸上写得是个“嘉”字,曹彰是个“文”字,而曹植则是个“安”字。

    曹操一脸大师相地指着试卷道:“说说吧,你们都是怎么想的。说起来小五算是你们的亲阿妹了,可不能随便弄个字的就糊弄过去。”

    曹丕上前一步道:“儿子取得是‘嘉’字。东汉的许慎学士曾著有《说文》一书,文中提及‘嘉,美也’;《周礼》亦有云,‘以嘉视亲万民’、‘以嘉石平罢民’。儿子听方先生说过,阿父喜得一良才,此人姓郭,单名一个嘉字,儿子希望小阿妹似郭先生一般*练达,为阿父的大业多出几分力。且‘嘉’亦有吉祥瑞福的深意,儿子认为此字当不辱了小阿妹其人。”

    见得曹操嘴角微微翘起,曹丕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这大抵就是过关了。

    说起来他今年也只有十岁啊,阿父您跟我这么大的时候应该没被大父逼着给姑母取名字的吧!少年曹丕感受到了来自这个世界的森森恶意……

    曹彰指着那个“文”字期期艾艾道:“儿子……觉得‘文’字很好,文能兴邦……呃……也能成大事……呃……”

    正当曹彰有些编不出来的时候,突然想到阿兄曹丕方才那个“郭嘉”的梗儿,忙补上一句:“听得武帝时候有个才名盖世的奇女子,也是《长门赋》的撰写者,就是叫甚么文君的。儿子给小阿妹名字取一个‘文’字,想来小阿妹必定比这名卓姓女子更为出挑才是。”

    曹操拈着胡须许久没表情也不说话,曹彰就知道这事儿不好。

    果然,下一个瞬间他就听到了自家阿父对自己的训导:“这个‘文’字说起来是个好字,但是用在女子名字当中……若是单字未免单薄。卓文君虽然惊才艳艳,然婚后生活并非圆满,说起来也不算多么好的寓意。还有,那篇《长门赋》是当年陈皇后托文君夫主司马相如所作,哪里就是那女子撰写的了?可见你这些日子功课的确没好好做。”

    曹彰低着头黯然退下。

    而最后一个上场选手曹植的话就简练多了:“儿子用的是‘安’字,不求别的,只求小阿妹这一生福气绵长,安稳欢愉便可,其他的……再也比不上这个重要了。”

    考虑到曹植包子今年只有五岁,曹操觉得有这般学问就已经不错了,所以总结陈词也就说得委婉了些许。

    “孤以为‘嘉’字最好,‘安’字次之,‘文’字亦可,你们日后对于学问方面要更为刻苦,求精求实不得懈怠。”

    三人恭敬应道:“谨喏。”

    卞氏只听得曹操从头到尾都在拷问几个儿子学问,貌似把小五取名的事儿又给抛到脑后了,才不得不插上一句:“夫主别尽顾着查验小郎们的学问了,可别再忘了咱们小五名字的事儿了。”

    小五眼睛闪闪,这才是亲妈呐亲妈!

    曹操听得这话后抚掌笑言道:“卞娘这是在说孤的不是了,孤以为阿丕说得‘嘉’字当真极好,再有《尚书益稷》曾云,‘箫韶九成,凤皇来仪’,那这孩子……就叫仪嘉吧。”

    听得名字如此高大上,小五总算是放心了。她爬到曹操身边抓了抓他系在腰上的玉扣,以示自己的友好和感激。却不想被曹操一把抱过,运足臂力来了三次“大高举”, 把仪嘉瞬时就给弄傻了。

    “孤的阿嘉,快些长大吧。”

    卞氏在一旁安静地坐着,嘴角抿起一丝柔和的笑意。虽然曹丕曹操引经据典的书她都没怎么读过,但是对于《诗经》之中的那首《桃夭》还是熟悉的。

    她永远也忘不了当年那一幕,曹操眉目含情地捧着书卷,手把手地教了她人生学到的第一首诗。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仪嘉,宜家。

    她的心意同小儿子一样,不需得她嫁皇为凤富贵荣华,但求一生安稳宜室宜家。

    曹操看着这一屋子卞氏膝下的孩子,儿子博学才高、女儿“奉天承运”,而卞氏既会疼人男人又会养孩子,也是在她这般和风细雨的看照下,孩子们长得似乎比他希冀的都要好些。相比于别人,她的确更有资历也更有能力做孩子们的“嫡母”。

    况且他现在最大的男孩子是曹丕,要说“嫡”和“长”不可兼得的请款下必然选嫡,若是两者兼得则会对接班人更为有利。再退一步说,万一将来曹丕不成器,眼下活着的几个孩子里三个最大的小郎都是卞氏的孩子,选择余地相比别人也更是大些许。

    还有一个说重要不重要,说不重要但是很重要的元素……他对卞氏,还是有情的。若论情分,卞氏在他心底位份是比那些甚么杜氏环氏都要靠前的。

    其实在跟丁氏离姻的时候,曹操就有了将卞氏扶正的想法,经过回来后的这短短几个时辰相处,他更加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将卞氏扶正这个想法在曹操的心底已经拍案定案,但是曹操没想着这么快就给公布。一来丁氏的事情刚出即刻提人上来显得他过于急躁,似乎没有那么的深思熟虑,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风波;二来他也担心若是这么简单便把卞氏扶正,就恐她上位后恃宠生娇,万一步丁氏后尘闹得那般不愉快的确不是他希望看到的,不若先暂时压一压为好。

    ==

    转眼间便到了晚膳时分,原本曹操不回来的时候,这处宅子中几个院子的女人都是各管各饭;但是曹操此时已经回来了,大家等得这么辛苦一起吃个饭还是很有必要,权当见上一面也是好的。

    说起来,对于卞氏膝下的几个孩子和养在卞氏这边的曹节,仪嘉统统都见过且比较熟悉。而那个唯一没有见过的四娘曹华,这日终于也在席上碰面了。

    除了曹操和几个侍妾之外,在座的孩子们都是序齿排班的,反正年纪大的曹丕曹彰曹植都可以自个儿吃自个儿的,年纪小的几个小娘子则都有奶母和丫头照看,出不了什么乱子的。

    饭吃到一半的时候,卞氏那边的丫头便走了过来,说是司空怕小娘子们离了娘亲在这边吃不好,想要请几位小娘子过去。听完丫头的叙述后,小五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屋真tmd太大了,就现在她跟曹操卞氏的距离差吧,估计喊上一嗓子那边都是听不见的。

    如果两千年后的中国也有这么地广人稀就好了……

    虽然仪嘉离得远不知道曹操那边的情况,但是曹华的亲娘杜氏坐在一旁对局势还是了解的。那几个小女孩能过来跟着曹操吃饭,根本缘由还是托了小五的福,因为自打曹操坐下除了说一些必要的正事就是夸小五,还一直说自己看不见小五吃饭觉得不安生。在曹操一遍遍车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