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外"审判"余秋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庭外"审判"余秋雨-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公开信——答余杰先生》,上海,《文学报》2000年第1127期)现在他总算羞羞答答的承认自己参加过“石一歌”,只不过是1973年就离开了,这总算是一个进步。    

  但这里要问的是,“石一歌”仅仅是一个注释鲁迅著作和编写传记的学术组织吗?NO!请看中共上海市委驻原写作组工作组于1978年8月25日出版的第70期《清查报告》中所说:    

  《鲁迅传》小组是张春桥、姚文元授意其余党朱永嘉,假借毛主席、周总理号召学习鲁迅的名义搞起来的。    

  可见,“石一歌”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团体,而是受“四人帮”控制的一个舆论工具。“假借” 这个词概括了“文革”写作组活动的某些特点,如批“斯坦尼”是“假借”批洋人树江青“旗手”地位;编《鲁迅传》,也是“假借”学鲁迅名义攻击刘少奇、周扬等人。余秋雨上述那段话,也是“假借”周恩来的指示为自己错误开溜,为“石一歌”这个政治怪胎所犯下的严重错误开脱。    

  余秋雨说我找不到一个证据证明他写过署名“石一歌”的有政治错误的文章,那末,请再看《关于鲁迅传小组(石一歌)的清查报告》第4页:    

  小组刚成立时,朱永嘉、肖木秉承张春桥的旨意声称《鲁迅传》只要写一、两万字就可以。一九七二年,十万字的《鲁迅传》初稿出来后,肖木向张春桥汇报说:生动不如王士菁,深度不如姚文元。张听后没有表示意见。一九七三年,《朝霞》丛刊第1期发表了《鲁迅在广州》一章后,原写作组传达姚文元的意见说:这样写还可以,就怕浅了。    

  《鲁迅传》在观点上的主要错误是歪曲鲁迅批孔的事迹,把周扬等同志当做了敌人。“四人帮”余党为了配合所谓“批林批孔”的需要,特意下令把《鲁迅传》中鲁迅后期的一章《再捣孔家店》提前抛出。这一章由鲁迅传小组写出初稿,由原系鲁迅组成员后调写作组文艺组的余秋雨同志作了大改。在这一章中,把鲁迅反帝反蒋的一九三四年几乎写成了“批孔年”,文章从鲁迅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四篇文章中,断章摘句地加以拼凑,得出所谓鲁迅总结的关于“尊孔”与“卖国”的规律。在《鲁迅传》最后一章《鞠躬尽瘁》中,也依照“四人帮”的调子,对周扬、夏衍等同志加以不少诬陷不实之词。    

  另外,该书在材料方面也有不少失实之处,有的主观想象,形而上学,有的粗枝大叶,不作调查。所有这些,和该组受“四人帮”恶劣学风和文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从前一段文字中,可看出《鲁迅传》的写作完全是按“四人帮”旨意炮制的。写作前要他们定调子,甚至写多长都由他们规划好,写完后又要按他们的要求修改,其具体目标是向姚文元的“深度”进军。而余秋雨正担负着把“深度”修改到主子满意的地步。至于余秋雨前面说他1973年就离开了“石一歌”,从这份《清查报告》可看出他离开后不是洗手不干了,而是“调写作组文艺组”,肩负着更重要的为文艺组乃至历史组改稿、统稿等方面的工作。    

  第二段中说:“……断章摘句地加以拼凑,得出所谓鲁迅总结的关于‘尊孔’与‘卖国’的规律”。查《学习与批判》1973年第3期,“秋雨”在此帮刊上发表了《尊孔与卖国之间——从鲁迅对胡适的一场斗争谈起》。改完《鲁迅传》,还有《尊孔与卖国之间》的文章发表,这说明秋雨当年为“四人帮”余党干活是何等卖力!此文的问世,也说明余秋雨离开“石一歌”后,不是没有写“跟风”文章,而是比过去跟得更紧了。    

  清查报告中说,包括余秋雨在内的“石一歌”文风是“主观想象,形而上学”和“粗枝大叶,不作调查”。这种文风余秋雨是几十年一贯制。他在《文化苦旅》等散文集中出现的众多文史差错,便继承了“石一歌”这种“断章摘句地加以拼凑”和“主观想象”、“粗枝大叶”的恶劣文风。    

  清查报告中提到的肖木,原名莫秀常,浙江萧山人。1935年生,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上海铁道报》记者、编辑,“文革”前夕写有小说在《人民文学》上发表,被誉为文坛新秀。1967年由徐景贤拉进上海写作组和市委机关造反联合站。由于肖木善于体察张春桥、徐景贤的意图,且非常听话,便不断提拔,先是放在《红旗》杂志上海组稿小组培植,后委于上海市委写作组担任文艺组领导的重任,。写有反映“文革”小说、为王洪文树碑立传的《初春的早晨》。王洪文于1973年8月当了中共中央副主席以后,指名肖木调到北京做他的政治秘书。据中央工作组成员司马东去说:“肖木不仅活动于王洪文之侧,也周旋于张春桥、姚文元之间,批林批孔期间还为江青整理过材料,所以曾自诩‘我为四位首长服务’。肖木人在北京,心挂京沪两地,常为上海的写作组出谋划策,给几个帮刊具体地出点子、改稿子。如果说,张春桥、姚文元是上海市委的‘太上皇’,那么,肖木差不多是上海写作组的‘摄政王’。”(《浩劫上海滩》165…166页)从写作组下属文艺组的关系看来,余秋雨和肖木是否有接触或接触到什么程度,还有待人们去挖掘和钩沉。


我和余秋雨打官司“政治历史大搜身”(2)

  余秋雨为什么在《我为什么提起诉讼?》中敢说“古远清始终找不到任何一点我在‘文革’期间犯错误的像样证据(对此我真为自己骄傲),他越来越无法向读者交待了”?据河北作家陈冲猜测:“余敢打这个官司,没准儿就有这样一种估计:那些事儿即便有,能证明其有的证据,都属于机密,是不会公开的,是被体制严加保护的。体制需要保护那些打手,……”但俗话说得好:“‘纸包不住火,没有不透风的墙’。蛛丝马迹,草灰蛇线,除了那些已被归档的机密,说不定还有什么渣儿沫儿被偶然遗漏在‘外面’。这就要看余秋雨的运气了。但无论如何,这个概率不是零,这大概是他事先没有充分想到、算计到的。”    

  下面,为了回答余秋雨所说我是否“越来越无法向读者交代”,我只好向读者公布这些遗漏在外面的“渣儿沫儿”——    

  1978年8月10日,上海市委驻原写作组工作组写的《关于原写作组借评〈红楼梦〉搞影射红学的清查报告》中说:    

  从1973年下半年开始,“四人帮”在各条战线加紧了篡党夺权的步伐,他们同样把黑手伸向《红楼梦》研究领域,大搞影射红学,企图利用评红来配合批林批孔另搞一套,批判所谓“儒家”和“复旧”势力,影射攻击敬爱的周总理……    

  在朱永嘉的直接授意下,写作组在1974年3月初还从学校、工厂挑了二十余人,举办了一期“评红学习班”,并指定×××、余秋雨两同志去联系。    

  朱永嘉亲自指定余去办这个影射和攻击周恩来的“学习班”,说明余很受重用,这再次证明余确系朱永嘉的“得力帮手”。    

  ×××于1978年5月31日写的《揭发借评红搞影射红学的情况》中云:    

  我和余秋雨负责联系评红学习班,议论了一批题目,其中有几个是评贾母的……他(朱永嘉)是用贾母影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    

  余秋雨这回不光是自己亲自动手写,还担负着策划攻击老一辈革命家选题的重任。余秋雨这回总不能说他办评红学习班和写评“斯坦尼”文章一样,搞的是纯学术研究吧?如果不想翻清查的案,那这个《清查报告》明明讲的是这个学习班假借毛泽东的指示,“着重鼓吹了江青、姚文元的有关黑话。强调评红要‘触及时事’,‘为现实斗争服务’”。这里讲的“为现实斗争服务”,说明当时评《红楼梦》绝不是在做什么学术论文,而是“作为一次政治运动来搞”(朱永嘉)。学习班为江青提供评《红楼梦》的资料用以攻击周恩来,就是最好的证明。    

  下面,请再看一位工人造反派秀才于1977年11月21日所写的《揭发关于原写作组举办评〈红楼梦〉学习班的情况》:    

  当时写文章过程中,有这样几件事,戏剧学院吕××写了篇牵涉到贾母的文章,开始×××同志感到这篇文章写得还不错,要他改。但突然有一次×××与余秋雨来,说这篇不要写了,也不要改了,说有人写稿给《人民日报》评王熙凤,把王熙凤比作林彪,这样类比下去,这篇文章变成攻击毛主席的了。他们规定,评红不许提到贾母,以免出差错。    

  这个评贾母的题材,原是×××和余秋雨共同议论出来的,可后来感到这样做太露骨,怕泄露了“四人帮”犯上作乱的天机,因而余严格遵守“四人帮”的帮规忍痛割爱。从“不要写了,也不要改了”,可以看出余为“四人帮”及其余党效力是何等忠心耿耿。    

  这里要交代的是:评红学习班的成员除两位工人外,其余均为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的大学生。在这个学习班里,负责联系的两位头头大讲“前进与倒退,革命与复辟”的斗争,其中把郭××写的体现了所谓“姚文元精神”,即影射攻击周恩来崇洋媚外的《大有大的难处》作为大伙学习的样板。据上述那位工人学员写的揭发材料中说:    

  后来我们都回原单位了,有一次我到出版社开会,碰到余秋雨同志,他说,评王熙凤那篇已改好了,改得很漂亮,不亚于《大有大的难处》,《人民日报》准备登。    

  “改得很漂亮”,余帮工人修改文章竟然达到了比攻击周总理的《大有大的难处》还要“漂亮”——这“漂亮”,该不只是文辞出众,还含有火药味更足的程度吧?可见,余秋雨哪里是在从事《红楼梦》的学术研究,而是借题发挥为“四人帮”篡党夺权服务,他又一次充当了“姚文元精神”的实践者。    

  正是在这种批林批孔批周公的背景下,一位姓陆的女士于1978年5月19日揭发余参与了批林批孔另搞一套的活动:    

  这篇文章是王知常在1974年初布置我写的。最初题目是《封建礼教与贾政》,王知常在与我讨论时说,文章写贾政在大观园里的地位,写贾政用孔学统治大观园,贾政是大观园中制定政策路线的。文章通过贾政揭露封建礼教的虚伪与虚弱性,通过贾政这只纸老虎反映没落封建阶级也是纸老虎、一切反动阶级都是纸老虎。最后,王知常说,这篇文章要讲阶级关系,阶级压迫,讲孔子也是贾政,谁要知道孔子是什么人,就可去读读《红楼梦》。    

  根据王知常规定的文章层次,我写了一个初稿。初稿中主要排列了《红楼梦》中有关贾政尊孔、重封建礼教的一些材料。初稿交给王知常,他看后不满意说,我叫你们文艺组同志再修改。以后,文章由余秋雨同志搞。小余在写之前以及在写的过程中,均未与我有过讨论。发表前,我也未看过文章,发表后题目已改为《贾府里的孔圣人》,其内容也完全由余秋雨重写。我的初稿,小余原封不动地还给了我。


我和余秋雨打官司“政治历史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