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式家庭教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国式家庭教育- 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理查德手把手地将经验和要点传授给罗里。一下,两下,钉子终于订进了木版。    
    “哦,爸爸。该我了!让我来试试!!!” 珍尼弗看见罗里成功地将钉子扎进了木板,不由也高叫声着。    
    “过来吧,孩子!哦,罗里,距离我们太近可不是一件好事情,小心珍尼弗的‘流星锤’把你打到月球上去!哦,我的孩子们,你们一定要记住,在使用小刀、剪子或者带刺的工具时,我们必须安静的坐在指定的位置,千万不能拿着那些工具乱跑;更不能直对着别人。在使用这种打击工具时,一定要正确的操作,造成要注意自己和“工友”的安全。我可不喜欢看那些头上挂彩的笨家伙!”


第二章重要的是金手指  2004。5。18(2)

    从怎么握住一颗螺丝,到拧紧这颗螺丝手上需要使多大的力气;从一只扳手怎么调节它的开口大小,到怎么手脑结合运用得当;从各个钳子的种类到使用,理查德讲的头头似道。    
    金色的阳光暖暖地洒在忙碌的理查德和他的子女们身上,蔚蓝色的湖水波澜不惊。我开初的担心渐渐地没有了。    
    旁边的席地而坐的里夫对我轻声说道:“瞧瞧,金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金手指。理查德先生是对的。”    
    我说:“什么,什么是金手指?”我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就是技能。”里夫说。    
    终于,在理查德的细心指导和示范下,珍尼弗和罗里总算是将木板牢牢地钉在了船身上,而且,完成的还挺漂亮。虽然在这当中,罗里和珍尼弗都因为使用不熟练而敲痛了手指。    
    最后,我和里夫、理查德先生还有那三个孩子一起,合力将这艘船推进湖中。理查德一声招呼,孩子们欢快地爬上船来。木船缓缓地驶向了湖中心。    
    “听着,孩子们,”理查德大发感叹。虽然他们在湖中心,但岸边上的我和里夫还是听得清清楚楚。“如果我有两件礼物要送给你们,第一件是工具箱和一堆木头,喏,就是你们刚才看到的那种工具箱,甚至还有修理东西的技术。第二件礼物是一条船,譬如像我们屁股下的这种船。假如你们只能选取其中的一件,只有一件,那么,现在,你们准备选那件礼物呢?”    
    “当然是船。”答案几乎是不约而同。    
    理查德摇头说:“不,孩子们,你们选取的肯定不是最佳答案。为什么呢,很简单,如果你们收到了一条船,你们当然可以使用一段时间,但很快,船就会出现毛病。而你们却没有工具箱,更重要的是没有技术,那么,此时的你们只能失去船。如果你们选择第一件礼物,你们才算是彻底地拥有了船,因为你们不但可以制造船,可以修理船。”    
    “不,爸爸,你错了。因为当船坏了时,我可以请人来修。”罗里不满父亲的分析。    
    理查德笑了:“罗里,你说的对。不过,要是对方不愿意帮修呢?那么,你就只能买一只新船,而新船的制造者却恰恰还是拥有第一件礼物的人。孩子们,你们仔细想想,这是不是很可怕?!”    
    珍尼弗沉默了一会,率先回答:“爸爸,我现在改变主意了,我选择第一件礼物。”    
    “真让人感动。”里夫轻轻地说,“Ailin,你说呢?”    
    我由衷地回答道:“连你这个美国人都这么说,更不用说我了。在我们那个国家,虽然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一回到实际生活中,父母们便不由自主选择给孩子们金山,而不是金手指,包括我在内。”    
    “为什么?”里夫问。    
    “因为我怕孩子累着、伤着、磕着、碰着。当然,这种想法很愚蠢,但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往往很难改变头脑中那种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我说。    
    解析    
    美国家长教孩子从小认识和使用各种工具及电器。父母经常对孩子说:“你应学会用这些工具,有什么东西坏了,你就可以自己动手去修理。”    
    工具包、手锯、刨子、锉刀、螺丝刀、钳子等,父母在使用这些工具时,会顺便一一教给孩子这些工具的名称、用途、性能及安全使用的方法,让孩子掌握操作要领,并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们。五六岁的孩子,父母就要教他们使用煤气灶、电炉和洗衣机。家里东西无论哪里出了毛病,父母都会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己修理。    
    有时,父母还会给孩子提供一些比较安全的小工具,诸如餐刀、不带尖的剪刀、小型的锤子钳子等,让孩子边玩边学,既熟悉了各种工具的种类和功能,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发展了孩子的动作技巧。    
    譬如,孩子的玩具车出了问题,美国父亲不但自己替儿子修理,还会叫来儿子一起动手参与,忙前忙后;孩子一边忙一边问,父亲认真地回答着问题,俨然平等地对待着一位同龄的朋友,演绎着一幅其乐融融的亲情图画。    
    点评    
    给孩子一把开门的钥匙,远比你替孩子辛辛苦苦地打开房门来有意思的多!


第二章劳动是最美好的赚钱方式 2004。5。19(1)

    今天是周一。    
    一大清早,我就赶着去找珍尼弗和罗里,因为这姐俩今天该去他们的湖滨学校上学了,而我必须护送两个小家伙安全抵达学校。    
    老远,我就听见小罗里的尖叫:“不,妈妈,这不公平!所有的人都有了,你为什么单单不给我?而且,才4美元!”    
    梅尔达太太的声音也非常严肃:“他们都有了吗?可是,你问过同学们都是怎么得来的吗?他们花的可是他们自己的钱,对不对?”    
    我立即停住脚步。这是阿瑟家的私事,我此时出现,一定会弄得很尴尬。    
    “没错。可珍尼弗也有了。妈妈,如果不是你给她买的,就是爸爸。总之,我想,她花的不是她自己的钱!”    
    “是吗?你为什么这么认为?”梅尔达的声音明显温柔了许多,但口气中却带着强烈的疑问。    
    罗里停顿了一下,说:“我和珍尼弗的零花钱从来都是一样多,而且,珍尼弗昨天已经告诉了我,她把这个礼拜你给她的10美元全用来买了邮票。但她却不肯告诉我,她手头那部新的电动大汽车是谁给她的。”    
    “所以你就认为,一定是我或者是你爸爸买的?”    
    小罗里不说话。    
    梅尔达说:“孩子,我想一定是你弄错了。等会儿珍尼弗来了后,我们一起问问她是怎么回事。”    
    罗里还没来得及表示意见,便听见了珍尼弗的声音:“妈妈,罗里,早上好!”    
    “早上好,珍尼弗!”梅尔达的声音立即落满了明媚的阳光,简直温柔极了:“亲爱的,你的书包怎么鼓鼓囊囊的?”    
    “是一辆新型的大汽车,我昨天在商场里买的。”珍尼弗说。    
    “能让我欣赏吗?”梅尔达问。    
    接着,我听见了书包翻动的抖抖索索的声音。    
    “哦,太漂亮了。它一定很贵吧?”梅尔达问。    
    “不,它才4美元。”珍尼弗十分得意:“妈妈,你猜是谁给我买的?”    
    我猜,此时的小罗里一定是死死地盯着这辆汽车,而且妒忌万分。    
    “哦,我猜不出来。是你用你的零花钱买的吗?”梅尔达终于切入正题。    
    “不,是用我帮牧场的米其大叔割草得来的钱!”    
    “祝贺你,珍尼弗,你真棒!”听得出,梅尔达太太兴奋极了,“罗里,怎么样?珍尼弗能做到,我想,我们的小男子汉也一定能做到。罗里,知道你爸爸为什么要给你起名为罗里•;阿瑟吗?是因为你爸爸曾被《奇才罗里》一书中主人翁罗里的幽默与好动,以及他的才华所吸引,所以,你的爸爸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变得与书中的罗里一样能干,而且讨人喜欢。”    
    接来来,我再也没有听到罗里的声音,这小家伙一定体会到了“沉默是金”的含义吧。    
    汽车飞速地朝湖滨贵族学校奔去。    
    我注意到,小罗里一直阴着小脸儿,一路上连哼一声都没有。也真难为他,不过4美元的东西,这个富裕家庭中的唯一的小男孩,竟然难以如愿。    
    看着珍尼弗和罗里安全地走进了学校的大门,杰克和我才驾车回去。    
    “杰克。你不认为,小罗里挺让人同情的么?还有珍尼弗,不到10岁,竟然靠去给人打短工才能买得起玩具的地步。别说是在美国,就是在我们发展中国家,这事儿也是不可能发生的。”我说。    
    想起远在北京的我的儿子,他与珍尼弗同龄,但说句老实话,我和丈夫从不肯让他干任何事情,更甭说让他出去给人打短工——万一有个闪失,摔着了碰着了或磕着了,那还了得!    
    “Ailin小姐,一定是你还不了解美国。发展中国家我没去过,但是,我知道,在美国,劳动是谋生的唯一手段,任何一个孩子,都必须从小就学会用劳动攒钱。母亲的责任不是让孩子依附于她,而是使孩子独立于她。因为孩子到18岁时,都要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理查德先生和夫人都希望孩子在一种正常的、健康的环境下生活、成长,而并不希望他们因是大富豪的孩子而享受任何其他美国同龄孩子享受不到的特殊待遇。毫无疑问,在我们每一个人看来,这都是最明智的主张。Ailin,你不这样认为吗?”    
    “话是这么说,可是,孩子毕竟还小啊。”    
    “Ailin,你们中国的孩子从不出去打短工吗?”    
    我摇摇头道:“在中国的环境中,孩子们就是想打短工,恐怕也很难找到接纳他们的人。    
    杰克有了几分好奇:“为什么?”    
    “首先,中国的成年人有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孩子是不能干活的,用劳动赚钱,这绝对是大人们的事情。顶死了,孩子能帮家里涮个碗、扫个地什么的,就算是好孩子了。第二,万一中国的孩子真的在外做短工,他父母的形象就完了。旁人准会指着脊梁骨骂‘狠心、恶毒’的。”    
    杰克一脸惊讶:“天呀,这是什么理论!Ailin,你也这么认为吗?”    
    我老实地点点头:“孩子嘛,他就是再卖力,能赚几个钱?”    
    “那么,孩子的零花钱怎么解决?”    
    “父母给。”    
    “如果不够花,怎么办?”    
    “我们中国有句话,叫‘再苦不能苦孩子’。一大家子人,赚钱不就是为孩子么?怎么能不给足了呢?”    
    “中国的父母真是太辛苦了!”杰克叹了口气,“孩子从小就不劳动,成人后,怎么办?”    
    我沉呤了一下,隐隐约约感觉到话题开始变得严肃和沉重了,不由也叹气道:“船到桥头自然直。长大了,他自然就学会了劳动。”    
    杰克吹了一声口哨,露出雪白的牙齿,冲我笑道:“Ailin,如果我是孩子,我会选择在中国,因为舒服。但如果我成年了,我会万分后悔生长在中国,因为,成年后,我一定会突然发现,竞争的压力和社会的发展已经远远地抛弃了我,我连基本的劳动都不会,都得从头来起。我的起跑时间太晚了。”    
    “你说的对,杰克。”我的话里开始透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