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和谈演义 (第一部)作者:马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一部)作者:马辂- 第5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检讨江西战场第一期作战得失。他认为北伐军在江西战场进展甚微的主要原因是 
协同作战不够。10月15日,他和加伦、李宗仁、白崇禧等共同制定了《肃清江西计 
划》。他将江西战场的北伐军编为左、中、右三路,自己亲任总指挥。左路指挥官 
为李宗仁并从武汉调第四军的张发奎第十二师协同李宗仁的第七军作战。右路指挥 
官为第三军军长朱培德,中路指挥官为第六军军长程潜。第一军的一、二师仍为总 
预备队,由刘峙任指挥官。 
  11月1日,江西第二期作战开始。2日,左路军向赣北进攻,并攻克德安,截断 
了九江与南昌的联系,然后转向攻取九江。中路军进攻奉新、安义,肃清了南昌西 
面守敌。右路军肃清了南昌外围敌军。随后,三路大军会攻南昌。8日,朱培德第三 
军首先攻进南昌城。9日,白崇德率军追击残敌。俘敌3万余人。孙传芳在江西的10 
万主力几乎全部被歼,同时后院失火,浙江省长夏超率部起义,福建周荫人部下倒 
戈,上海工人武装暴动,孙传芳见败局已定,乘军舰匆匆逃回南京去了。 
  江西战火停息后,蒋介石驻人南昌。随即命令驻守汕头的何应钦率部沿东海岸 
进攻福建。由于孙传芳将主力全部投入江西战场,福建空虚,东路北伐军未经激烈 
战斗便先后占领了永定、漳州等地。到12月18日,何应钦兵不血刃进驻福州,占领 
了福建全省。 
  孙传芳后悔当初未用蒋百里之计,但叉不甘心就此失败,便想到了北方的张作 
霖。 
  正是: 
    一着不慎全盘输。 
    覆水难收后悔迟。 
  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第三十七回 
周恩来冒险指挥起义 白祟禧和平率部入城     
  话说孙传劳不曾料到北伐军会有如此凌厉的攻势。在震惊动惶恐之中,他急忙 
派人北上向张大帅求援。 
  奉、鲁军的将领们都集中在天津。11月13日,张作霖在天津蔡园召开军事会议, 
讨论联台对付北伐军问题。张宗昌以及孙传芳、吴佩孚、阎锡山的代表都出席了。 
  张作霖以会议主持人的身份首先发言。他反复强调自己没有当总统的野心。并 
说:“当前的问题应当团结北洋派、先军事后政治。” 
  但会场气氛相当沉闷。张作霖问孙传劳的代表:“你们那儿还有多少军队?” 
回答:“还有5万以上:”张作霖觉得这是在欺骗他,当即很不愉快。 
  孙传芳了解到会议的情况,深知这次会议的重要性。11月19日,他突然亲临天 
津,直接闯到会场里。张作霖吃了一惊,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孙已向他深鞠一躬。 
口说:“我对不起大帅了!” 
  大家从惊愕中醒悟过来,一起热烈鼓掌。张作霖拉他坐到自己旁边。 
  孙传劳向会场抱拳致札,一脸诚恳地说:“过去我们有什么误会,那都是兄弟 
之争,没什么大不了的。在这里,我给各位赔礼道歉!”他顿了顿,又说,“我们 
北洋派应该重新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南方的赤党!” 
  他的话又赢得了一片掌声。孙传芳表示他不回任了,把浙江、江苏和安徽都交 
给部下去料理。 
  会场气氛顿时变得极其活跃。张作霖一拍大腿,大声道:“大丈夫处世光明磊 
落,岂可乘人之危夺人地盘!” 
  孙传芳说:“事到如今,就别再说什么地盘不地盘了。我情愿回浙江,让出江 
苏来请鲁军接防,鲁军总部设在南京,以便指挥前方。” 
  张宗昌满面通红,大吼道:“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你不要把我张宗昌当成是不 
讲义气的小人。我的军队开到浦口后,换乘轮船开往前方,决不经过南京!” 
  “这是各位看得起我孙某人,不过,”孙传芳说,“为了统一指挥起见,目前 
应组织一个讨贼军统率办事处,推举雨帅为全国讨赤总司令,本人愿听候调遣。” 
  在孙传芳的鼓动下,11月19日,由他领衔,直、鲁、晋、豫、苏、皖、赣、浙、 
闽、陕、察、热、绥、吉、黑15省区联名推戴张作霖为安国军总司令。 
  12月1日,张作霖在天津宣誓就职,并任命孙传芳为安国军副司令仍兼苏、皖、 
赣、浙、闽五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为安国军副司令兼直鲁联军总司令,杨宇霆为 
安国军总参谋长。张作霖又组织了“安国军总司令部”,内设总务厅、军务厅、秘 
书厅,实际是一个变相政府。27日,又把安国军总司令部迁到了北京。半年之后, 
张作霖终于袍笏登场,在北京组织了安国军政厢,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 
职,充当了北洋军阀的末代统治者。 
  却说北伐军出师数月,锋芒所向,势如破竹,节节胜利,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 
孚、孙传芳的主力部队,把国民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沉重地打击了帝 
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这一胜利是在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取得的,广大 
工人、农民、学生和其他各界民众的热诚支持和各地群众运动的有力配合,形成了 
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革命武力和民众相结合的巨大力量,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 
北伐军出师时,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了3000人的运输队、宣传队、卫生队,冒着酷 
暑随军出发。北伐进军路上,共产党组织工人、农民担任侦察、向导、送信、运输、 
救护,直至拿起武器参加战斗。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无疑是北伐战争克敌制胜约 
根本保证。 
  正在北伐军的声威震撼全国,革命前途灿烂似锦之时,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斗 
争又起了暗潮。 
  1926年11月8日,广州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为适应形势,决定迁国民政府及中央 
党部于武汉。10日,派出外交部长陈友仁、财政部长宋子文、交通部长孙科、司法 
部长徐谦和苏联顾问鲍罗廷以及随员60多人先到武汉筹备。其时,群众热情特别高 
涨,他们感觉到茧命胜利了,就应该收回外国在华的租界。那天,布置迁都事宜的 
国民政府代表团一下火车,就被成千上万的请愿群众所包围,他们高喊着要求收回 
英租界的口号。 
  政府清楚地意识到,要争取民心,收回租界是关键的一步。于是,在民众的有 
力支持下,在陈友仁、徐谦等国民党人和刘少奇、李立三等共产党人的共同努力下, 
政府先后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然面对于蒋介石来说。外交的胜利并不令人鼓舞。他不喜欢群众运动,他担心 
那样的局面会很容易被共产党和左派控制、利用。因此,当政府宣布迁都武汉后, 
他即作出了强烈反响:反对迁都武汉,主张国民政府暂设南昌。当时他自己就在南 
昌。 
  其实,蒋介石原来是同意迁都武汉的,并曾再三敦促。然而后来却改变了主意, 
力主迁都南昌。他很想把首都握在自己手中,以使中央听从他的摆布。但南昌太偏, 
显然不适合作首都,所以大家都不赞成。11月26日,中央议决迁都武汉不变。12月 
5日,广州停止办公,各委员先后抵鄂。蒋介石没有达到目的,就是死赖在南昌, 
不肯到武汉去。 
  12月13日,首次在武汉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国民政府联席会议。在 
政府未完全迁移武汉时,联席会议执行党政最高职权。联席会议主席为徐谦,委员 
有宋庆龄、蒋作宾、拍文蔚、吴玉章、孙科、陈友仁、邓演达、于树德、王法勤等, 
叶楚伦为秘书长,鲍罗廷也列席。 
  武汉政府电邀蒋介石到武汉谈谈:“都是自己人,没有什么不可以商量的。” 
1927年1月11日,蒋介石在南昌动身,经九江乘船西上。武昌的民众欣喜若狂,拥挤 
在汉阳门的道路两旁,都想瞻仰一下总司令的丰采。 
  武汉政府为弥补裂痕,对蒋介石大加赞扬。在阅马厂的欢迎会上,候补中央执 
委董必武作为大会主席致词:“我们今天欢迎蒋总司令,就是欢迎三民主义的继承 
者。蒋总司令是我们国民党的领袖!” 
  蒋介石的表情始终令人捉摸不透。他在讲到北伐胜利的原因时,对国共合作, 
对民众的支援和苏联的援助,都完全不提,只说有三民主义和稳固的后方,以及中 
央党部对他的绝对信任。很明显,这后一句是暗示中央对北伐根本未管,一切都是 
他本人决定和运筹的结果。 
  接着,鲍罗廷发言了,他猛烈地秤击个人独裁不会有好结果。这篇发言与会场 
气氛很不和谐,使许多人都感到吃惊和窘迫。 
  蒋介石敏锐地觉察到这是针对他而来的,不由得怒火中烧。散会之后,他直截 
了当地提出,在军事行动未结束之前。中央党部及政府应该和总司令部在一个地方。 
  “的确如此,”鲍罗廷以平静的囚吻说,“但总司令部为什么不能迁来武汉呢?” 
  “总司令部应该设在前方。” 
  “难道武汉就不是前方了吗?”鲍罗廷笑了,“武汉北可控制京汉线、东可俯 
瞰长江下游,南昌有这样的便利吗?” 
  “当初中山先生主张建都有两个地方,第一是在南京,第二才是武汉。”蒋介 
石抬出了孙中山。 
  “我们也没有让武汉作永久的首都。但目前一定要迁来武汉,这是大家的意见。 
等全国统一以后。可以再由中央决定迁往南京。” 
  蒋介石无言以对,但却恼羞成怒。在联席会议上,他终于和鲍罗廷公开翻脸了。 
他指责鲍罗廷指手画脚,干涉过多,违背了孙中山生前定的原则。 
  鲍罗廷警告蒋介石:“谁搞独裁,镇压农、工运动,反对共产党,我们无论如 
何也要打倒他的。” 
  蒋介石斥责鲍罗廷的话毫无根据,说着说着扯上了三大政策:“现在的苏联不 
再是三年前的苏联,已被世界上认为是赤色帝国主义者了。并且现在不是我们放弃 
孙总理的联俄政策,而是你鲍罗廷来阻挠我们执行总理的联俄政策。” 
  两天之后,蒋介石不辞而别。秘密返回了南昌。1月27日,他公开提出驱逐鲍罗 
廷,武汉政府未予理会。 
  这时,中共中央联合国民党左派,发起了一个扶汪抑蒋运动。武汉政府也考虑 
罢免蒋介石的总司令职,拟由李宗仁代之。先由鲍罗廷出面找李谈,鲍说:“不能 
再让蒋介石当总司令了,否则他要成为大独裁者,革命势必前功尽弃。我看李将军 
接任总司令最合适。”李宗仁感到他若代蒋必然导致分裂,而且他对苏联和中共也 
有不满,所以一听此言,当即正色辞谢。 
  蒋介石一面和武汉中央暗中争斗,一面继续制定了新的北伐计划,主要任务是 
底定苏浙,占领上海。立春后。三路大军相继出发。东路军由何应钦任总指挥。白 
祟禧任前敌总指挥;西路军由唐生智任总指挥;中路军由蒋本人任总指挥,辖程潜 
江右军和李宗仁江左军。 
  2月中旬。北伐军经过激烈鏖战占领了风景如画的杭州城。为了援助和配合北伐 
军向上海的进军、中共上海区委书记罗亦农、组织部长赵世炎于2月19日组织了全市 
总罢工。第二天,大罢工即转为第二次武装起义(第一次武装起义是在去年10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